《厂工之爱情》,王育臣,彩色,默片,奇幻短片,20’00’’,2015,剧照3《厂工之爱情》,王育臣,彩色,默片,奇幻短片,20’00’’,2015,剧照3
《胜利,骄傲,忍耐》,姚清妹,视频装置,门板,木板,泡沫板,红色地毯,白布,影像投影,10’00’’,2013  《胜利,骄傲,忍耐》,姚清妹,视频装置,门板,木板,泡沫板,红色地毯,白布,影像投影,10’00’’,2013
《长焦摄像师》,余果,数字录像,10’15’’,2017-1《长焦摄像师》,余果,数字录像,10’15’’,2017-1
《途中的大象》,单屏影像,21’45‘’,2017,2《途中的大象》,单屏影像,21’45‘’,2017,2

  泛语境

  在艺术史逻辑中的语境、上下文关系一直是对作品价值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近些年的影像作品中,一种泛语境化的创作方式成为潮流,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层面,首先是影像叙事本身的语言作祟,这使得更年轻的艺术家喜欢使用这一语言进行叙事,也亦能获得表达的准确性,再加上影像在想象力表达上的优势,使得影像本身的创作便是一种语境叙事。第二个层面,年代学的历史逻辑中当然可以让人能够清晰的看到历史发生,但也是基于此,年代学所代表的时间恰恰是一种关于语境的再变化,这种变化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历史常常会被新的一代人所遗忘,甚至,在拜金主义的物质社会中,历史以及期所对应的判断本身都成为了怀疑对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者像是一位游离于当下之外的冻龄人,不卑不亢又客观通透,但更多的时候像是置身事外。

  那么泛语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首先,泛语境是一种主观的去语境或者搁置语境,是一种在现实庞杂中的无力感,以及对历史的怀疑主义。其次,泛语境是一种现实的多语境构建,这种构建的落脚点在作品之内,或是关于自我故事的构建、或是关于虚拟想象的闭环、或是关于社会现实的反思、也或是对某一关键词的个体出发与态度。

  泛语境是碎片化、信息化、媒介化交织的产物,是一种基于当下的去意识以及对当下给予判断后的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