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印章。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供图 主人疑为西汉定敷侯刘越银质印章。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供图 主人疑为西汉定敷侯刘越

  □本报记者吴晓铃

  汉时物产丰饶的邛崃,不仅有冶铁世家卓王孙(卓文君之父)这样的当时全国巨富,极可能也吸引着当时的王公贵族在此定居。6月2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邛崃市泉水镇樊哙村考古发掘情况,在一处名为“皇坟”的汉墓群中,出土了一副银质印章子母印。考古人员研究发现,这套印章,极可能是西汉定敷侯刘越私印。据介绍,这是四川首次出土汉代套印,为研究古代四川外来人口迁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皇坟”出土高等级印章

  2017年6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为配合当地一产业园区建设,对樊哙村的4处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其中一处名叫“皇坟”的古墓群中,考古人员有了惊喜发现。这处墓群不仅出土了包括车马、宴饮、盐井等图案的多块画像砖,在编号9的墓室中,还出土了一副银质印章,成为此次考古最重要的发现。

  这副印章被发现于墓室的砖缝之中。除却尘土,考古人员发现这竟然是一副子母印。母印为麒麟钮,高约3厘米。麒麟立姿、昂首张嘴、胡须垂胸、肩生双翼,栩栩如生。印面之上,阴刻了缪篆“刘越”二字。子印为拱形钮,略残,阴刻了缪篆“子仲”二字。考古项目领队刘雨茂介绍,目前全国出土的汉代套印较少,根据已有材料,往往母印刻名,子印刻字。因此,邛崃出土的这套子母印,主人应该叫刘越。而银质、麒麟造型的私印,可以推测主人身份较高。

  这处汉墓当地人称“皇坟”,刘越真的和汉代皇族有关吗?

  考古人员查阅《汉旧仪》等资料发现,汉代官印制度中,诸侯王的印是黄金橐驼钮,列侯为黄金印龟钮,丞相、大将军则是黄金银龟钮,御史大夫、匈奴单于为黄金印橐驼钮,御史二千石者,为银印龟钮……“由此可见,这副印章的主人,应该是二千石以上身份的王侯或官员。私印与官印制度虽不能完全等同,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他们进一步在《汉书·王子侯表》中发现,“刘越”在书中还真有相关记载。他是齐孝王次子。在汉武帝元朔四年与其他六兄弟同时封侯,但这一支在王莽篡位后绝。

  考古工地现场领队龚扬民介绍,史料记载,西汉定敷侯刘越为齐孝王次子,“这次出土的印章,主人字子仲。而巧合的是,汉代取名字往往因兄弟排行而定。比如汉文帝的窦皇后有两兄弟,兄叫窦长君,弟名字少君。刘越字子仲,可能就是因为是家中次子之故,这契合了史料记载。因此,印章主人可以初步判断为西汉定敷侯刘越。”

  汉代王室的印章,为何会出现在偏远的邛崃?龚扬民认为,刘越是该支第一代侯,私印应该代代相传。王莽篡位后,这一支有可能是避祸或者有意迁徙到富足的临邛郡,最后在东汉晚期随葬于后代的墓葬中。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片墓群主人为汉室皇家血脉,在近两千年以后,“皇坟”的称呼竟还能一直延续。

  出土四川地区罕见的汉代窑址

  在“皇坟”出土印章之外,十余块盐井、宴饮等画像砖也颇为珍贵。在此之前,四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全国闻名,其中不少已是国家一级文物。刘雨茂说,汉代画像砖的内容,直接反映了汉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研究汉代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的宝贵考古材料。古人事死如事生,这些主人生活的场景被描绘于墓室之中,也反映了墓主人死后希望得享生前繁华的愿望。

  惊喜连续不断。在樊哙村高山墩南端,考古人员发现了4座汉代窑址,也在四川地区极为罕见,为今人认识和研究汉代制陶业打开了一扇窗口。

  经考古人员清理发掘,发现窑址虽然顶部已不存,但窑室、火膛和工作坑的格局却依然保存完整。窑壁之上,当年的烧结面厚达8至15厘米。墓室底部为半圆形,残高约25厘米。火膛与窑室相通,工作坑也为椭圆形。此外,窑址内的包含物还有红色土块、黑色炭屑及少量精美的绳纹瓦。考古人员根据窑址结构及包含物判断,其中三座时代为西汉晚期,一座时代为东汉中期。

  在邛崃,从南北朝到宋末的邛窑遗址,是西南地区最早、最大的青瓷窑场之一,以著名的“省油灯”闻名四川。如今在同一片土地上发现了汉代窑址,二者有无关系呢?龚扬民说,汉代窑址烧造的是陶,邛窑主要烧造瓷,但二者应该有一定的渊源传承关系,而邛崃发现汉代窑址,也说明在冶铁等之外,这里的手工业也颇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