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明

  端午节将至,为纪念屈原吃粽子是个传统的民间习俗,而近日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端午期间禁止一切”跳水“戏的拍摄。原因千奇百怪,有的是“端午粽子吃太多,沉不下去多尴尬”,也有的是“屈原跳水诞生了端午节,而你跳水只能过清明节”。

  相比于这种违和感十足的戏码,当代画家们笔下的屈原,把这位诗人的投江事迹讲述得更为悲壮,拍卖场中的傅抱石《屈原像》动作好像更大一些。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之所以身兼数职这么多名头,也是因为在政群中遭排挤,先后被驱逐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用文学来书法自己衷心爱国却不遇的悲怆情怀。作为一个诗人,一时想不开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这样显赫的历史文学硬汉子,还是选择一个更为生动的方式来纪念,古今也不乏艺术家对屈原形象的佳作流传。从弘治年间道万历年间,从明末陈洪绶到清朝顾沅辑……当代画家也有许多缘起屈原的佳作,比如当代画家傅抱石笔下的屈原在编者看来很是生动悲怆,而且傅抱石年轻时就有屈原情结,他取名“抱石”,就是“屈子抱石自投汩罗”之意,傅抱石先后至少创作了七帧《屈原像》,显示他对屈原的敬重。

傅抱石《屈原》 傅抱石《屈原》

  画面上屈原散发披头,身着素衣,独立江畔、失魂落魄,身后是芦苇丛生、色调灰暗无情的江畔,前方是苍茫的汨罗江水,无边无际,屈原投江赴死前得神态淋漓尽致,古装剧中自刎画面也总是离不开“披头散发”“白衣飘飘”。。。。。。

  整幅画用线高古,有六朝遗风,屈原的衣纹线条柔劲,毫无粗细轻重变化,一气呵成。《屈原》图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屈原的眼睛,顾恺 之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此图屈原忧愤不已,饱含感情,将忧国忧民的情态写露无遗,很符合传统人物画所要求的“气韵生动”的标准。这幅作品于2011年以1000万的价格落槌成交。

  上文提到傅抱石的七帧《屈原》,南京博物院藏有两帧作于40年代的《屈原像》;傅家也曾藏有一帧1953所作的《屈原行吟图》;50年代的另一作品则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3件为私人收藏,其中一件曾为新加坡收藏家潘受所拥有,另一件《屈原像》是创作于1947年的扇面, 最后一帧是创作于1953年的横披《屈子行吟图》。

《屈子xing yin tu》《屈子行吟图》

  不止于此,16年6月初傅抱石的《云中君与大司命》2.3亿成交。这幅画作被称之为“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中国画”,是傅抱石于1954年所作。

《云中君与大司命》《云中君与大司命》

  这幅画作是傅抱石根据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的内容,以屈原《九歌》中云中君与大司命两位神话人物为题的创作,它不仅是傅抱石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物画,更在近代美术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算起来,傅抱石与屈原可谓缘份不浅。1921年,17岁的傅抱石为了贴补家用,课余帮人刻章赚钱,并易名为“抱石”,自号“抱石斋主人”。这里的“抱石”两字可能是取自司马迁《史纪?屈原列传》之“(屈原)抱石自投汩罗”。1935年5月,“傅抱石金石书画展”在日本东京银座松坂屋举行,其中三枚印章的内容是取自屈原的诗句,更是印证了傅抱石对屈原作品的钟爱。

傅抱石《s》傅抱石《山鬼》

  被称为史上最美《山鬼》,同属傅抱石《九歌》第九首,近日将上拍北京保利春拍,正值端午节,傅抱石又让屈原在书画界火了一把。

  如今,傅抱石先生已经离开50余年,而绘画作品却成为中国水墨的流传佳作,尽管现代艺术已经远远不止于架上艺术的传统、意境,各种话题性成为其吸睛的手段,但中国水墨、中国画的意深于纸面,不会是一条短暂的传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