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书画江湖:专业制假鉴定背书拍卖洗白,有假画拍出五千万

  一幅仿制名家书画作品,附上鉴定证书,被送往拍卖公司,会拍出超过五千万元的价格。

  近日,在公安部指挥部署下,贵州遵义警方破获一起制贩假冒名家书画案,摧毁3个犯罪网络。这一侵犯著作权案中,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扣押涉及26位名家书画1165幅,齐白石、范曾、启功、李可染等名家书画作品都被仿制,目前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这个仿制书画“江湖”中,有制假者说,巨大的利润像毒品一样,催化着专业仿制者、商人、鉴定家、拍卖公司加入。鉴定没有标准依赖眼力,加上《拍卖法》中“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免责条款”,这些为假艺术品的滋生泛滥提供了“温床”。

  在经验丰富的制假者眼里,这就像一个游戏一样,先仿制书画作品,找人装裱、做旧,填平时光隧道,之后找相关权威鉴定、作题跋,然后再送去拍卖公司,仿制的书画作品就这样被洗白,甚至获得千万“身价”。

警方查扣的仿制范曾字画。遵义警方供图警方查扣的仿制范曾字画。遵义警方供图

  制假者:手艺走在人的眼力前面

  仿制者首先对真品有精深研究,并且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正如一名涉案嫌疑人说:“名家总会有败笔,而仿制者则对自己要求极其苛刻”。

  50多岁的汪某自称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幼喜欢画画,与李可染、启功等大家都认识。他曾师从名家为师,学习中国画系统知识,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家画作他均能仿制。多名书画商人、拍卖公司董事长称,汪某是圈内公认的鉴赏书画和绘画的大家,更有人称其为泰斗级人物,他还身兼十余家拍卖公司的鉴定顾问。

  1983年,还在读大学的汪某常到北京琉璃厂的书画店欣赏书画作品。“我每个画店都看,当时看到一个画店,非常的富有奢华。”汪某说,“老板的感觉特敏锐,问我是不是会画,能不能帮忙画点”,老板给了他几本画册,让他模仿。从此,他走上了临摹仿制名家作品的道路。

  “你拿来的只要合格,老板就会付给你钱,那时候我很富有,一个星期能挣三四十块钱。”汪某说,当他有一天看到自己的画被老板以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格卖出时,他受到了触动。

  次年,北京人郑某蔚出生,他称自己7、8岁就开始练字。14岁时,他到北京琉璃厂的画廊学习鉴定书画、临摹真迹学书法。范曾、启功等名家的字画他都能模仿很像。在学习期间,郑某蔚认识了汪某,逐渐跟汪某交往熟络起来,接受汪某的点拨、教育,跟随汪某混迹于画廊、拍卖公司。在他眼中,汪某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经常看到他在作画,他的手艺走在人的眼力前面”。

  到了2002年,郑某蔚在书法圈内已经有了名气,有商人开始主动找他。就在这一年,天津人张某第一次因为制作、贩卖假冒范曾画作被公安机关查获,后被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两年执行。

  张某称自己6岁就开始画画,祖父是中学的美术老师。15岁时,张某师从一名家学习画画。他仿制的书画作品,也逐渐获得商人们的认可。

  仿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比照范曾真迹临摹出与真迹一模一样的假画。为此,张某专门定制了一个灯箱用于临摹范曾的作品。二是凭其记忆发挥或参照范曾出版的画册画样作出假画。仿制画的价格逐渐的从上世纪90年代的百元一平尺到近几年的几千元一平尺。

  张某的书画订单一些来自有送礼需求的商人,还有就是倒卖或者送拍牟利的书画商人。张某虽然模仿范曾的画作在行,但拙于模仿范曾书法,这也就有了后来张某的画与郑某蔚的字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