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仍然是悬浮于新思想汹涌澎湃的世界上的孤岛,拥有灿烂伟大的文化、与生俱来的艺术敏锐性、博大精深的人文关怀……我迷醉于弥漫在西藏的中世纪气氛中,无论其表相如何,比起西方,这里更能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1948年,朱塞佩·图奇(Giuseppe Tucci)最后一次进藏,在日记本里,他留下了上述字句。

1948年8月,朱塞佩·图奇最后一次进藏,在拉萨与一位地方长官留影。意大利亚非研究院/IsIAO 图1948年8月,朱塞佩·图奇最后一次进藏,在拉萨与一位地方长官留影。意大利亚非研究院/IsIAO 图

  朱塞佩·图奇的名字与喜马拉雅这个地名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上个世纪最鲜为人知,也是最博学的探险家之一。在1926年至1948年间,图奇先后八次走进“禁区”西藏,带着想要深入研究藏传佛教的企图心,滞留在罕有西方人涉足的未知地带。在藏族向导的带领下,他探索那些悬在山崖上、荒废已久的修行洞,他也跟圣人们恳切交谈,在僧侣的允许下,进入由古代僧侣营建的、失修多年的图书馆内的研读经卷,翻译先哲们留下的手稿……由于图奇本人勤于记录,且有摄影师同行的缘故,他在近一个世纪前完成的旅行,至今仍维持着栩栩如生的面貌,在罗马的朱塞佩·图奇博物馆,还有位于米兰的意大利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有大量图奇留下的日记、游记、学术出版物以及摄影作品可作为佐证。这一点也决定了他的传奇不至于像其他探险者的经历一样,失色于时间汰筛。

  最近造访纽约曼哈顿的旅行者,可能对于图奇其人其事略有耳闻——在毗邻中央公园的 Park Avenue大道,由洛克菲勒家族创办的亚洲协会博物馆,今年祭出的重头戏“未知的西藏:图奇探险之旅及唐卡艺术”,就是一场以“藏学之父”的生平、事迹、作品与收藏品为主题的大型回顾展。

展览“未知的西藏:图奇探险之旅及唐卡艺术”展厅一角,Maria Baranova/Asia Society 图展览“未知的西藏:图奇探险之旅及唐卡艺术”展厅一角,Maria Baranova/Asia Society 图

  博物馆高级策展人阿德里安娜·波泽(Adriana Poser)表示,“此次展览主旨是旅行,更确切地说,是地理和灵性。”她也提到,这是一封写给西藏的情书,“它试图还原探险者的视角,展现20世纪初的意大利、农奴制和神权统治下的西藏,以及自12世纪起不断扩张和发展的古代西藏文化,三者之间的奇妙关联。”

  对于亚洲协会博物馆来说,举办图奇的回顾展绝非仓促举事,早在三年前,博物馆曾借用朱塞佩·图奇博物馆珍藏的丹萨替寺佛像及照片,汇入自己的展览“丹萨替寺的金色幻影:一座西藏佛教寺庙”中,当时,博物馆还试图以多媒体技术再造一座新的丹萨替寺,让参观者有机会见识到距今约一千年前山南丹萨替寺作为帕竹噶举教派主寺的辉煌。

  在“未知的西藏:图奇探险之旅及唐卡艺术”展览中登场的珍品,包括图奇前后屡次进藏以合法手段(包括从藏民手中购买,接受馈赠,考古发现等;需要说明的是,图奇进藏时拿到的考察许可,允许他在当地搜寻科研所需的原始物料并携带出境)获得的上百件古唐卡,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摄影作品。为此,亚洲协会博物馆专门从朱塞佩·图奇博物馆和意大利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调运文物,让这些古唐卡首次跨越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

  “图奇代表了整个西方世界对喜马拉雅地区认知的起点。他对西藏、对藏传佛教的理解,他生前留下的文字、影像记录与收藏品,是近一个世纪以来藏学研究者们仰赖的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