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中国美术馆展出徐悲鸿所作巨幅油画《愚公移山》。本次展览是国内外第一次围绕徐悲鸿大型美术主题创作进行的全方位策展,也是徐悲鸿美术精品近十年来首次大规模地集中展示。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1月25日,中国美术馆展出徐悲鸿所作巨幅油画《愚公移山》。本次展览是国内外第一次围绕徐悲鸿大型美术主题创作进行的全方位策展,也是徐悲鸿美术精品近十年来首次大规模地集中展示。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1940年3月,徐悲鸿又为《愚公移山》作木炭速写画稿多幅。3月下旬,《愚公移山》草稿完成。4月,徐悲鸿赴喜马拉雅山大吉岭继续创作。

  《徐悲鸿南洋时期年表》显示,在大吉岭的三个月内,徐悲鸿完成了中国画版本的《愚公移山》。这幅作品因被收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为课文插图,而颇为人所知。

  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在《我在印度》中还详细记载了1940年2月在印度国际大学为创作《愚公移山》做准备情况——“该校学生争做模特儿,大腹便便的炊事员拉甲枯马尔啼亚很‘荣幸’地成为主要模特儿之一,高兴、认真、随叫随到,做了开山、劈石、挑土等很多画稿的‘范人’。因是巨幅创作,历时足足一个月”。

  《一段确定与不确定的历史——徐悲鸿在星马》指出,徐悲鸿之所以能在旅居印度时完成《愚公移山》的创作,“有一个原因不能被忽略,就是产生于印度的创作激情,即与印度模特儿的力量感有很大的关系”。“这对于比较依赖模特儿的徐悲鸿来说,是一个关键条件。”

  这一年的7月,徐悲鸿结束在大吉岭的创作,返回印度国际大学,此时他已着手油画版《愚公移山》的创作,至9月,完成巨幅油画《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