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未来三年,四川如何做好招“好”商,引“好”资?今日(5月20日),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举办《四川省招商引资三年规划(2020年-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会,明确未来三年四川招商引资总体目标、重点产业及区域布局等。

  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三年四川将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3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亿元左右;制造业、服务业引资额比重分别达到35%、50%以上,制造业引资额中“5+1”产业占比超过50%;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5家以上,新签约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900个以上。

 ▲创意配图:招商引资 图据ICphoto ▲创意配图:招商引资 图据ICphoto

  未来三年

  四川计划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5家以上

  “编制招商引资规划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我省历史上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局长陈光浩介绍,

  2020—2022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起步、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阶段,也是招商引资加油提速、破局提升的攻坚期。在此背景下,规划编制未来三年招生引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中给出了一组“十三五”以来四川招引大数据。2018年,四川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9年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额继续保持万亿元规模,达1.096万亿元,同比增长4.4%,引资总额继续保持西部第一;2016年-2019年,共签约引进投资项目6429个,投资总额5.63万亿元。此外,重大引进项目带动效应明显,2016年以来,来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新增53家、达352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新增28家、达247家。

  在已有招引成效的基础上,如何提高招商引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陈光浩介绍,《规划》针对四川“5+1”现代工业体系的16个细分领域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体系,分析产业优势和薄弱环节,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明确提出未来三年招商引资的总体目标: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3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亿元左右;制造业、服务业引资额比重分别达到35%、50%以上,制造业引资额中“5+1”产业占比超过50%;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5家以上,新签约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900个以上。

  如何理解这一总体目标?完成起来是否有难度?陈光浩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个目标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总量上有要求,内资要超过3万亿元,平均每年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外资要达到2000亿元左右,平均每年保持在660亿元以上。此外,在结构上有要求,重点突出产业招商,对制造业、服务业的比重提出了硬任务,重点突出大项目、大企业。“这个目标是积极的、有挑战性的,目前疫情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影响还在持续,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不少,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跳起摸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既定目标。”陈光浩说。

  解决“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明确八大重点招引产业

  “推动《规划》编制主要是为了解决招什么、怎么招的问题,解决‘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问题。”陈光浩介绍,编制《规划》,能够摸准四川重点产业的产业优势、薄弱环节,搞清楚一条产业链到底缺什么,哪些企业可以引进,从而结合四川的产业培育方案制定招商引资路线图,尽可能避免产业定位不准、同质化竞争。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规划》重点突出了产业招商,60余页的篇幅中产业部分就有40余页,占了近2/3的比重,涵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规划》明确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先进材料产业、能源化工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八大招引重点产业,列出了每个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区域布局,部分细分产业还给出了全球重点龙头企业名录。

  “《规划》聚焦重点产业,特别是坚持制造业‘唱主角’。”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方青介绍,《规划》在分析产业优势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薄弱环节,比如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就存在IC高端设计、先进制程晶圆制造缺失的问题,芯片级封装、系统级封装等引进还需加强,“这些薄弱环节,也是招商的潜力所在,需要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方青再次举例,比如汽车制造一直存在本地配套率低的问题,此次《规划》就提出未来三年要优化汽车产业生态,强化零部件企业招引,力争本地配套率提升20%以上。此外,《规划》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变化,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线上经济等“风口”产业招引作出了安排。

  增强“双城记”产业支撑

  共建“川渝合作产业园”

  除了明确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及区域布局外,《规划》还确定了四大重点工程和七大着力重点,以确保总体目标顺利实现。“提出实施重点工程是四川招商引资有史以来第一次。”方青介绍,融合发展工程主要是将招商引资、博览会展、区域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博览会展中融入招商元素,用招商引资促进会展业质量提升;网上平台建设工程是探索“互联网+招商”的有力举措,通过积极推动招商引资数据库建设,实现为项目找投资商、为投资商找项目的目标,是“不见面”招商的重要阵地;试点示范工程是为了压实招商引资责任,发挥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产业协同招商工程是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产生的,旨在加强产业协同共同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七大着力重点中,也有不少创新举措,比如在扩大外资利用规模上,提出要加强外资统计和通报制度,强化各地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的考核,建立国际经济合作顾问委员会;在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上,提出要建立完善统筹协调、分工协作、考核激励、规范招商、落地落实等5大机制,为实现招商引资总体目标提供保障。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两地如何在开展产业协同招商颇受关注。《规划》给出了具体合作指引,将联合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融合;共建共享开放平台,以西博会、智博会、西洽会等开放活动为平台,相互支持举办专题性投资促进配套活动。此外,两地还将共同推动创建合作示范园区,探索推动建设“川渝合作产业园”,建立资源共用、成本共担、项目共促、共享合作机制。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白茹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