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红色溢书香”是我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名片。近年来,我校纵深推进特色文化建设,让红色精神、书香韵致在一处处校园景致中彰显、在一场场活动中蕴含。特别对班级特色文化的潜心打造,让班级成为了师生生命栖息的家园,也成为了深化我校主题特色文化,不断提振师生精神的有力途径。
一、 重心下移,让班级文化为校园文化“接地气”。
2012年10月中旬,规模宏大的巨幅文化墙“浸润红色溢书香”于我校中心区域竣工。从学校第一面校园文化展示牌到精巧的生态园“墨池”,从“至勤、至诚、至精”校训文化展牌到数十米长的《大江东去》浮雕墙;从一立一卧的汉白玉石“红色魂”和“红韵书香”古印,到操场边屹立的陈尚芳、韩秉炀的塑像,我校“红韵书香”主题文化越来越鲜明,在学校文化的建构中,班级文化建构成为了中流砥柱。
“究竟先有校园文化,还是先有班级文化?”这个疑问正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似乎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但在我校,“浸润红色溢书香”的主题文化特色,已经被36个班级细化分解,成为一个个“小化”的校园文化,正蓬勃地生长着。
“一班一品”的扎实推进,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我校“红韵书香”文化的主要依托。“快乐精灵”、“雏鹰在飞”等特色班名、班歌、班训,“金色童年,绚丽人生”、“勤诚博雅”等班级口号,使得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我校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班级文化建设校本研修方案”。凝聚成了完全具有自身特色的“121”工程,即“一种精神”、“两种活动”、“一种评价”。班级红色精神更加彰显,书香气息更加浓厚,学校“浸润红色溢书香”也更加融洽。
我们的班级文化绝不可能是空穴来风,也不能是凭空杜撰,它必须是整体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就是我们说的“接地气”。“我的班级叫做智慧树,这一点和我们学校倡导的六字校训文化有关,同时,智慧树的生长过程,也是一个人不断砥砺自己的品行的过程,也和我们的红色文化有关……”在10月份的班级文化沙龙中,班主任周勇莉自然流露。
在我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梳理与打造持续推进,使得“浸润红色溢书香”成为文化核心;“校训文化”成为独特标志;“一班一品”成为主阵地。育人特色正在一批批学生中彰显,学校文化蕴涵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延伸学校文化,已经成了每一个班主任考量自己的班级文化的自觉行动。而究竟是该先打造班级文化,还是打造班级文化的争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二、丰富活动,让班级文化为校园文化 “聚人气”。
什么是红色?什么是书香?实践中,我们在思索,有没有一种可能,让全校师生自然地融入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的构建当中,让我们“红韵书香”文化在2000孩子中入脑入心,甚至将课余的时间也和这些理念搭界?
根据学校文化大背景,结合自身班级主题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我们的首选。
在我校,36个班级有36个别致的书架,各色琳琅的书籍是孩子们的宝贝;在年级特色活动中:“与圣贤交友”、“美丽的编贝”、“博学于古,论道于今”……每一场活动,都彰显着学生的读书热情,也引领着班级活动;学生书法作品、版画、脸谱画、农民画、科幻画等等被汇成各种主题展示于走廊,妙趣横生;好书推荐和展示活动周周上演,弦律动听的铃音美文,又让孩子们常常与诗词共舞。
“唱响红色——红歌传唱”、“红色追忆——校史诵读”、“红色叙述——红色故事”、“红色传承——感悟展示”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已经成为了班级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四能够”(能吟唱、能诵读、能理解、能践行),“两提升”(提升文化素养、提升教育素质),既有主题要求,又有量化标准,让红色文化通过班级阵地向深度延展。
“至勤、至诚、至精”六字校训,我们将其解读于三面各6㎡的展示墙,易学易懂易实施;“校园读书节”和“十佳读书少年”评选年年推行。“红色年代研究小组”、“悦读会”等社团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解说,锤炼了师生勤学的品质。班级博客、学生论坛、“每周一星”、“我型我秀”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
借新教育的“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厚重“书香”底蕴。在我校,清晨可听见书声琅琅;午后,每班精心设置的书橱敞开怀抱,二十分钟的课外午读,雷打不动;放学后,垂柳掩映下的无数长椅上,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畅谈一天的收获……
通过生动的班级活动,“浸润红色溢书香”成为我校师生的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特色校园文化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认同,作为支撑这一主题文化的支柱性载体——班级文化,也为越来越多的人认知。
“建国实小的学生习惯好,后劲足。”临近的几所中学的老师常常这样评论从我校毕业的小学生。
三、依托科研,让班级文化为校园文化“塑神气”。
近年来,迅猛增加的师生数量和从城郊转化为城市中心的现状,让转型期中的我校,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在实践中,我校围绕校园文化开发了科研课题《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力图从理论上带着老师走,从实践中推着老师走,实现“科研突围”。
我们将目光投向“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锁定“重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全力打造班级特色文化”的目标。课题自2008年课题正式展开以来,成为了教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分析问题、提出课题”到“确立方案、研究问题”,再到“研究实验、解决问题”直到“反馈效果、总结成果、推广报告”每一个环节,全校老师边学边做。许多老师第一次接触“概念界定”、“研究依据”等术语,充满新奇,也有老师打退堂鼓,但是,成长总要经历阵痛,一路艰难中,我们走来了。
历经三年,通过对我校主题校园文化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我们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确立了“导向性、驱动性、规范性、渗透性、凝聚性、激励性”等特色班级文化的特性;同时我们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对特色班级文化进行了解读;最可贵的,是我们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班级文化创建操作性成果“‘121’工程”—— 即“一种精神”、“两种活动”、“一种评价”。
在其后的班级建设中,“一种精神”:围绕一种精神即“班名、班训、口号、目标、班歌、班牌”——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特色班级精神文化;“两种活动”:“班级教室内静态文化氛围布置活动和班级动态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特色班级活动文化;“一种评价”:开展一种评价即“学校对班主任及班级的评价”——促进班级师生共同发展。成为我们新组建和新接手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考量的“规定动作”。
在这一科研课题中,我们重点开发了“书香班级”和“红色文化建设班级”两个主要载体,老师们的课题资料,大部分来自于这两种班级的创建理论和实践,反过来,又很好的推进了很深化了学校“浸润红色溢书香”的主题特色文化。
课题以其大量的研究成果,成功地获评翠屏区课程改革成果奖,也成为了宜宾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在学校网站、班级博客、报章杂志中不断有成果发表,才干增长迅速。教师们习得的“资源共享、主题整合、家校互动”等协作素质,为不断发展的校园文化,提振了精神,增加了信心。
2011年底,在被称为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的“风向标”的宜宾市翠屏区学校“特色论坛”上,我校成功跻身首批“2A”级特色学校,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我们将继续沿着特色班级文化的道路不断探索,不断迈进,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