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汛)买家付了款,卖家也发了货,但因为轻信骗子在聊天工具上的花言巧语,最终货物不是到了付款的买家手里而是落入行骗者手中,买卖双方因此蒙受损失。昨日,针对这一网络购物出现的新骗局,业内人士提醒,买家和卖家提高警惕,严格执行网络交易流程以防范类似的第三方欺诈风险。
据介绍,战女士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珠宝首饰店,一天一个名为“car1971”的“买家”通过聊天工具找到她,说要购买1930元的金饰,并提供了一个账号,要求战女士在支付宝网站内创建一个担保交易进行付款。支付宝页面显示,“car1971”提供的账号属于一个昵称为“神秘的猪”,真实姓名为刘某的人。
交易创建后,该账号向支付宝打了款,支付宝也通知战女士发货。不过,“car1971”说,支付宝页面上留的地址有变动,并通过聊天工具给战女士发了另一个发货地址。战女士向“car1971”提供的“新地址”发货后,一直没见到付款的账号确认收货。再后来,付款的账号以没收到货为由申请退款。
战女士通过网站查询才知道,付款的账号根本不是“car1971”所有。付款账号所有人刘某表示,他在某论坛上发布了羽绒服的求购信息,一个“卖家”通过某聊天工具找到他,表示自己有货而且价格优惠,并让刘某提供自己的支付宝账号以创建交易进行付款。
“就这样,买家付了款,卖家发了货,但货物最终到了居中周旋的骗子手中。”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新的第三方欺诈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骗子惯用的手法是通过在线聊天工具与买卖双方取得联系后,引导买家付款给卖家,却让卖家发货给自己(即诈骗方),导致买家付款收不到货物,卖家发货收不到款项。
对此,支付宝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使用支付宝服务进行交易的时候,一定要核对与自己联系的人的身份信息,关键信息尽量在支付宝的交易页面中留言沟通,坚持以支付宝交易明细中留下的地址作为收货地址或退货地址,坚持商品名称、数量等信息与实际交易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