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艺术培训班调查:七成孩子半途而废

http://sc.sina.com.cn   2009年05月09日16:57   中国文化报

  如今的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早早地把孩子塞进各种艺术教育课堂。日前,笔者对中小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的情况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中小学生曾上过艺术培训班,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父母安排下学艺。由于学习压力加大等种种原因,70%以上的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已经放弃。学艺道路上他们很辛苦

  A、三年级学生上5个“班”

  某小学三年级的刘露(化名)每到周末成了“小飞人”。周五晚上弹两个小时钢琴;周六上午绘画,下午学舞蹈;周日上午围棋,下午写作。通常是一堂课一结束,草草把东西收拾一下,飞奔到下个点。有时遇到老师拖堂,中午饭只能用面包牛奶替代。刘妈妈自豪地说,女儿3岁开始学舞蹈,已经通过了全国少儿舞蹈业余组6级,绘画、钢琴等均已经拿到证书。为了上艺术培训班,刘露只能挤出休息时间完成学校作业。她悄悄地告诉笔者,自己最讨厌周末,因为在学校还可以和同学一起玩,一到周末所有活动时间取消了。“妈妈说等钢琴拿了8级证书就可以不用学了,我的愿望是快点考过8级。”

  B、上初中后他摔了小提琴

  今年上初一的磊磊,就读于一所重点中学初中部。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他整整拉了8年小提琴。磊磊的父亲告诉笔者,当年让孩子学小提琴,目的比较功利:家附近一所知名小学有乐队,需要小提琴特长生。于是他带着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在朋友的介绍下拜师学拉小提琴。经过两年的勤学苦练,儿子顺利通过测试并作为特长生进入这所知名小学就读。小学期间,儿子成为学校乐队成员,他刻苦训练,不仅轻松通过了业余十级的考试,还凭借这项特长顺利升入心仪的初中。考上初中后的一天,磊磊突然狠狠地把小提琴摔到自己的床上,向父母发誓从此再也不拉了,原因很简单,父母的任务完成了,从幼儿园拉到现在,已经非常厌倦了。“我一点也不喜欢拉小提琴,而且我根本不是拉小提琴的料,连续几年锯木头的声音已经让我非常厌烦,但我又觉得不练对不起父母的辛苦。父亲说这是上名校的一条捷径。”磊磊说,“但事实证明,这不是捷径,而是痛苦的抉择。从幼儿园到上初中,我没有真正玩过一天。现在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该自己做主了。”

  C、升入高年级钢琴成家中摆设

  父母花了半年工资买来的钢琴如今成了书房的摆设。六年级女生王小宇的妈妈告诉笔者,自从孩子拿到6级证书,钢琴已经摆在那里一年多没有摸过了,估计稍难一点的曲目早就不会弹了。“当时看到别家小孩练钢琴,弹出一曲曲优美动听的钢琴曲,心里不自主地也想让自家的孩子练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呀。孩子从4岁开始学钢琴,父母跟着陪练,一家人吃了不少苦。而且学费支出、置办乐器也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开始的时候,孩子有点兴趣,随着弹奏曲目难度的加深,孩子不想学了。这样被我逼着学了几年,直到拿到证书。现在孩子功课太紧了,忙着小升初,根本没时间弹琴了。”小宇妈妈说,看到孩子荒废了艺术,感到非常惋惜。

  半数学生非自愿

  据一位六年级小学生称,他所在班级55人,其中有50个学过艺术,50人中有30人自愿学习,另外20人是父母的意愿。至今仍在坚持学艺的只有13人。此外笔者对某高中高二班级进行调查。全班60名同学,其中有31人学过乐器,31人中有20人现在已经不再练习了。谈到当初学习的原因,大部分同学表示基本上都是父母的意愿,只有4人是自己喜欢,自己想学,4人当中有3人是通过参加学校的兴趣班接触艺术教育的。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家长送孩子学艺主要出于以下四种原因:有的家长自己喜欢某一种艺术,希望孩子圆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有的家长把学习艺术视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出路,希望通过考取艺术特长生等方式在升学中获得优惠政策;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艺术天赋,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艺术家;有的家长则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加以培养,希望孩子能身心愉快地健康成长。

  学生:全凭兴趣坚持下来

  某外国语学校高二·3班的张云(化名)是一名学艺“牛”人。他拉小提琴已经坚持了10余年,而且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班级名列前茅。拿他自己的话说,在拉琴与学业间找到了平衡。距离高考(论坛)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不想放弃,打算一直拉下去。他告诉笔者:“学琴完全是自我兴趣,因为喜欢一直坚持着。”学习繁忙的高中,怎么安排拉琴时间呢?他说,常常在看完了一本高等数学或是用完一管自来水笔的墨水时,脑子累了,耳朵开始痒了,这时可以紧弓,上肩垫,调弦,开拉。全身心投入拉小提琴,将自己的技艺与琴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他认为,适时拉琴能放松身心,起到调节作用,也能提高学习效率。“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把练琴当做享受,更能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而一旦成了压迫,这就成了苦差事。”

  家长:学才艺要听孩子的

  做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崔婷老师认为,父母在决定让孩子学之前,不妨先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的选择。如果要学,一定要仔细观察,再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孩子性情及兴趣的才艺。千万不要让他一下子接触太多,或强迫他学习没有兴趣的东西,破坏了他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崔老师说,她的女儿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某天突然心血来潮要学钢琴,崔妈妈没有立刻给孩子买钢琴,而是把孩子送去琴行,尝试接触键盘。一年后,确认女儿真正喜欢钢琴,能够坚持下去,才给她买了一架琴。又有一天,女儿又突然想学舞蹈。进了舞蹈班,起初女儿觉得很新鲜跳得很认真,渐渐地体会到压腿练功的辛苦,产生退缩的念头。崔妈妈和女儿商量:“妈妈已经交了上10次课的钱,为了避免浪费,我们把这10次跳完,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好吗?”妈妈的意见得到了女儿的认同。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女儿又从舞蹈中找到了乐趣,这个爱好一直坚持了多年。“我觉得学哪一种才艺或乐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乐,他所学的艺术对将来有没有用,而不是为了实现短期内的升学目的。所以,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来设想,快乐学艺很重要。”崔妈妈说。

  专家:学艺术少一点功利心

  半数以上的学生“学艺”半途而废,那么孩子究竟要不要“学艺”呢?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王建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如果有条件,学习一两门乐器对孩子全面发展有帮助。而且学习音乐能使孩子聪明,国外曾有过这样的研究,学键盘音乐与歌唱对提高儿童的智商有帮助,对今后的学习有帮助。他认为,孩子不能坚持下去,很多情况是因为家长心态比较功利。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才艺中投了大量的财力与精力,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孩子始终在较大的压力之下学习,学习过程已经丧失了艺术教育的本义。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别太高,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不要让学艺术变成孩子的负担。(作者 蕴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