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由国新办举行的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中方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对此,江西银行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涛告诉记者,取消这一限制将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加快转型发展。

  金融危机后

  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步伐减缓

  多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稳步推进。2003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对该非上市金融机构按照外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2004年8月,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成为当时重大新闻事件。汇丰银行入资144.61亿元人民币,获得交通银行19.9%的股份。此后,多家中资银行的股东列表中出现了外资身影。如瑞银集团入股中国银行、花旗银行持股广发银行、恒生银行持股兴业银行等。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令外资进军中资银行的步伐开始放缓,部分已入股的外资也开始减持。

  不过,中国对外资的进入始终持开放态度,而且开放得越来越多。2016年发布的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未来金融业开放要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加强海外网点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对境外机构开放水平。

  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该通知要求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持续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全球银行品牌前10位

  中资银行占4席

  刘涛告诉记者,取消对外资持股中资银行的比例限制,将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国际领先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和经营经验,做优做强,加快转型发展。

  刘涛同时认为,作为对等权利,这也有利于我国大中型金融机构积极走出去,通过并购和投资等方式,在其他国家开展经营,实现国际化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李虹含从三方面分析:第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放中国金融业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金融业走出去、外资金融业走进来双赢局面的必要前提。第二,这也是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缓冲期来临的履约践行。目前,中国经济已基本有能力抗击外来经济波动,已是全面开放金融业的一个良好时点。第三是中国的经济自信与金融自信。尽管我国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大背景下,但仍然保持了较低的不良贷款率水平,足以证明我国金融业经营水平不弱于世界各国,全面放宽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体现了中国的经济自信与金融自信。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独立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2017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前十名中,中国四大行全部入列,而且中国工商银行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