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新时代、当好答卷人

  开启成都千年之变

  成都城市发展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图片来源:《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公布的市域空间格局规划图

摄影 吕甲摄影 吕甲

  [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更加注重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天府新区、高新区先行先试效应,规划布局天府科学城、中央活力商务区、鹿溪智谷、独角兽岛等创新集聚区和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规划到2035年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由2.12%提升至4.5%。

  更加注重协调发展

  调整城乡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创新性提出统筹推进东部区域增量拓展和西部区域减量发展、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与近郊区域功能完善,在2020年国土规划规模的基础上调减西部区域城乡建设用地183平方公里,调减中部区域规划人口185万人,引导城市人口、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规划到203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847平方公里。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坚持以水定人、以底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坚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市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1210.04平方公里,规划到2035年市域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占比达到78%、单位GDP能耗小于0.25吨标煤/万元、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

  更加注重开放发展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深度改变西部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机遇,树立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目标,依托双国际机场和蓉欧班列打造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高水平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国别合作园区、“一带一路”交往中心、欧洲城等国际合作平台全面提质,构建双向开放服务平台和战略通道,规划到2035年经济外向度达到50%,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

  更加注重共享发展

  始终坚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增加公服配套和基础设施,规划到2035年实现城乡社区“15分钟基本公服圈”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从1.9缩小到1.6、一般公共预算人均支出从10026元增长到26000元,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人均用地面积达1.7平方米,医疗卫生设施千人床位数达8.8个,养老机构老人千人床位数达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平方米。

  [国内主要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

  到2020年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到2035年 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

  到2050年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上海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立足2020年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上海力量。

  展望2035年 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梦圆2050年 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各项发展指标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更美好的上海篇章。

  广州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

  2020年 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

  2035年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

  2050年 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成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

  2020年 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

  2035年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本世纪中叶 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决不负新时代机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回顾过去五年极不平凡的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坚毅的政治定力、卓越的政治韬略、强烈的政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开拓进取,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国力增强、国运上升的新时代,正以引领者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追赶者到引领者角色的转变,意味着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也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成都2017年GDP总量达到2057亿美元,与2016年世界排名第47位的葡萄牙相当;常住人口1604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实际管理人口2053万、居全球36个超大城市第31位。这些都意味着成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书记在川考察期间,对成都发展寄予很高期望,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嘱托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会创造很多重大机遇,关键是要能够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实现城市的跨越发展;希望我们,抢抓战略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求我们,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规划好、建设好天府新区;勉励我们,要把乡村振兴抓好,走在前列,起示范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伟大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时代机遇,自觉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找位置强担当,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决不负总书记嘱托、决不负新时代机遇。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的重要讲话(2018年2月10日—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府新区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成都将聚焦高标准规划,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成都明确提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将通过优化城乡空间格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努力塑造“开窗见田、推门见绿”的田园风光和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公园城市是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世界最长的天府绿道,构建大尺度生态绿色空间;建设世界最大的龙泉山城市中央公园等绿色生态工程,提升市民绿色福利;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川西林盘整理、大地景观再造,塑造林湖交汇、蓝绿交织的生态本底。

  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夯实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的重要讲话(2018年2月10日—13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成都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都正积极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规划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城市。

  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正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去年,成都新增新经济企业3.3万户、增长57.9%,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4位,正逐步成为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成都还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水平,在全国率先推进本科以上学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全民就业创业技能免费培训计划。

  加快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成都将聚焦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将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在国家战略全局和世界城市体系中谋篇布局,加快建设“四大重点工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成都正以天府国际空港为轴心打造联通全球的国际航空网,加快推进战略通道建设。落实《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与重庆相向发展,构建“148”铁路网,推进成都平原公交一体化运行,提升成都枢纽能力和集成功能。高标准推进内陆自贸区建设,打造与上海自贸港紧密关联的内陆“无水港”,推动向自由贸易港升级探索,建设西部国际贸易中心、交往中心和产能合作中心。

  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的重要讲话(2018年2月10日—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城市发展的大问题。成都将聚焦高标准治理,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正加快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

  为治理“大城市病”,成都正深入推进“三治一增”,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推动通风廊道和远眺系统建设,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成都正推进城市发展治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形成社会综合治理防风险、保平安和社区发展治理强基础、惠民生的双线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