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杨翼 陈俊 实习生 陈凌寒 摄影 喻茂
汩汩的岷江水从雪山流淌而下,在都江堰鱼嘴被一分为二,20多个杩槎矗立在岷江河道中,任凭江水冲击岿然不动……12月10日,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都江堰截流大修终于进入最后的合龙断流阶段。随着一车车泥土倾倒入江中,内江一侧已经看不见江水流入,砂石遍布的河床袒露在人们眼前。当天下午,内江完全断流。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张开勇介绍,截流工作于11月1日正式开始,断流将持续20多天,其间,工作人员会对内江的主要水下工程进行维修,并修复河床,提高飞沙堰的泄洪能力。
紧张有序
25个杩槎形成截流坝 内江完全断流
昨日上午9时许,都江堰,位于岷江江心的鱼嘴上,截流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25个高约6米的杩槎紧密相连,在鱼嘴上形成了一道拱形截流坝;外江一侧,还有3个杩槎与堤坝相连,用于减缓外江水流。工人们在堤坝上进行着加固工作,铲车不断将一车车泥土倾倒在堤坝前的江水中,在杩槎、篾笆、泥土等的共同阻拦下,滔滔岷江水被逐渐阻挡在堤坝之外。
随着截流工作的进行,以鱼嘴为界,外江清澈的江水奔流依旧;内江则江水枯竭,露出了满是石块、沙砾的河床。这,也是都江堰自2002年以来的首次截流大修。“都江堰的岁修制度从2000多年前一直传承到现在。也正因为岁修制度,才能让都江堰永葆青春,并且一直发挥巨大作用。”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张开勇介绍,按照岁修制度,都江堰一年四季都在进行维修管理工作,比如冬季主要是水下工程的修复,平常则是对一些设备的日常维护。“这次大修与平时的岁修有所区别,内江断流是根据具体需要才会进行的,一般10多年会有一次,甚至可能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