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卧铁今年未深埋淤泥中
都江堰水利工程内江截流进入第二天,12台抽水机开始在宝瓶口进行抽水工作。“虽然截流,但还有很少量的流水。”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明两日,宝瓶口的存水将被抽干,展现出水下部分,维修人员再制定进一步的施工方案。距离宝瓶口百米左右,凤栖窝山脚下,埋于此地的4根“卧铁”也在11年之后,再次现身。铭文不变,但与以往不同,这次“卧铁”并没有被深埋在淤泥之中,每根“卧铁”大部分都裸露在外。
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清淤,就是清理淤泥到卧铁所处的位置,而今年比较特别的是,卧铁上根本看不到淤积物。
即便如此,卧铁依然有标记作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回填,抬高河床的位置也基本和卧铁标准位置一致。”
凤栖窝河床降低 回填成主任务
从卧铁的出水可以看出,此次断流,主要的工作已不再是清淤。截流后,可以看到与一旁飞沙堰的底层相比,宝瓶口至鱼嘴一段河床明显要低很多。据该负责人介绍,经测量,凤栖窝的河床位置比飞沙堰堰底位置低出1.7米,而在2002年断流时,两处的水平位置还是基本持平的。“凤栖窝的河床降低,使得宝瓶口的进水量增大,下游的防汛工程难度就高。”
据介绍,正常情况下,都江堰的水流量是每秒2000立方米,到达宝瓶口的水流量是每秒400立方米,而在今年“7·9”特大暴雨期间,水流量达到了每秒2600立方米,宝瓶口的水流量也高达每秒600多立方米,“内江的防汛压力明显增大。”
垫高河床,就能使汛期多余的水流量经飞沙堰通过岷江自然分流,减轻宝瓶口的水流量,缓解下游的防汛压力。该负责人表示,垫高河床主要采用铺设鹅卵石,再采用砂石、卵石、混凝土等结合多铺设一层,“从我们观察来看,上次岁修在飞沙堰和鱼嘴做的这种结构,现在就基本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大的洪水,坚持到下一次大修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