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堂

  三个小伙伴都有“成就”

  命名过新种,发表过专业论文

  2019年的下半年,何力、田明义以及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的Thierry Deuve博士,开始共同撰写论文。何力介绍,期间他需要描述洞穴昆虫的发现经过、洞穴生境,以及洞穴里同时存在的其他生物,采集过程也由他在文章里介绍。

  11月份,论文完稿,何力被列为第二作者。2020年2月20日,文章在国际昆虫学期刊《法国昆虫学会年鉴》上在线刊载。田明义教授告诉记者,这本杂志是是世界上最早的昆虫学刊物之一。

  文章里,较小的盲步甲新亚属新种被命名为李圆蜀盲步甲,较大的新属新种被命名为周超穴隘盲步甲。田明义教授介绍,周超穴隘歩甲是隘歩甲族在全球发现的第一个真洞穴种类,“此前发现的都是生活在地表,土栖。”

  2月20日晚间,何力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本人的第一份洞穴生物科研成果于今日发布,他连用三个“嗨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周超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庆祝,不过末尾他特意注明:“所有活动均在完成工作和家庭所需后的业余时间内完成。”

  周超发昆虫方面的论文还要更早一些,去年11月他就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和绵阳师范学院的昆虫学者王成斌共同发表过论文,文章在国际著名动物分类学杂志《Zootaxa》在线发表,描述了产于贵州省的大锹新种“天龙大锹”。

  另一位小伙伴李圆是一名厨师,老家在德阳,从小就喜欢昆虫。在李圆看来,用自己的名字给昆虫命名虽很荣幸,“但昆虫带给我的,是一种精神享受。”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彭亮 图据受访者

  学者点赞

  爱好者采集、收藏

  有利于昆虫学发展

  “专业学者出野外的时间和机会都有限,不一定有机会遇到新物种或者疑似新物种。我们采集到了标本,他们把文章做出来,大家都是在为科研作贡献。”周超这样评价自己和小伙伴的工作。

  “之前在四川发现的盲步甲一共有2个属6个种,现在有4个属8个种了。”何力也告诉记者,此前的6个种,他们已经追溯到模式产地采集到了3种,2020年他们的小目标是,采集到剩下的3种并重新做描述。

  华南农大的田明义教授告诉记者,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人们有博物的概念,“出去玩的话,会有意识地收集标本。”因而,昆虫学的发展、自然博物馆的建设都有赖于标本收藏人士的捐赠。

  “搞昆虫学,首先要有标本,材料是基础。”田明义说,随着国内社会的发展,业余爱好者对昆虫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