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生活看“满血成都” 外卖订单量、活跃商家数居前列

  大量服务业的停摆,是城市最显寂寥的状态。智联招聘数据也显示,全国65%企业已复工,但娱乐、餐饮、教育、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复工比例垫底。

  理发店、餐厅、快递、超市、商场,甚至奶茶店,咖啡馆……它们承载了城市每个个体的生活所需,同时也构成了城市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经济体。根据美团点评出炉的生活服务大数据报告显示:

  2月第四周,在美团搜索情感咨询服务的消费者较上周环比增长了26.7%。其中成都比肩北上,成为搜索情感咨询服务的第三大城市;

  与前一周相比,19点以后酒吧的线上浏览量增幅Top5城市分别是:中山、上海、厦门、昆明和成都,其中成都酒吧的线上浏览量上涨了25.6%;

  美容美发美甲“三美”的线上热度Top榜中,成都位居全国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

  停滞许久的餐饮消费也出现回暖迹象。美团外卖还通过对全国主要城市春节至复工阶段的外卖订单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疫期首份《餐饮外卖复工消费报告》。

  《报告》显示,复工两周(2月17日-3月1日)以来,全国主要城市餐饮外卖交易额和订单量两个主要数据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数据表明疫情期间明显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在外卖平台进一步释放,外卖经济率先复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成都订单数量排名第五位,在西南主要城市中,成都市位列第一,显示出较强劲的消费能力。

  而在供给侧,《报告》显示,复工以来城市活跃商家数成都位居全国第四,领先于北京。上海、广东、成都等地政府在有效防控基础上,联合平台大力扶持更多商家上线外卖,恢复生产经营,助力区域经济更快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各主要城市餐饮商家外卖单量和营收都出现了迅猛的增长。其中,二、三线城市的增长尤为明显,成都32.5%的商家单量超过疫情之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据外卖平台饿了么的数据来看,从2月10日开始的复工3周时间里,成都市民的火锅外卖订单,第二周比第一周增长了22%,第三周又比第二周增长31%,达到1.4万单外卖火锅。小龙坎火锅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外卖单量对比疫情前的外卖单量,增长已超过3倍。

  但这并非无条件的“回血”。比如,成都出台了全国首个《高风险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各类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及以上餐饮服务单位、连锁餐饮企业等高风险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其中,“动物性、植物性、水产品食品原料应分池清洗”“要烧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时,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等细节都严格要求。而有了标准,服务业就有了开门营业的守则。

  其实,还有一个指标能够更直观的看出城市的复苏和有力跳动的脉搏。

  截至3月2日,成都地铁总客运量达131.61万乘次,在四川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以来,首次重新突破百万量级,也是全国继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之后,地铁运量恢复至百万级的第五个城市。

  同日早高峰期间,进站客流较上周一增长72%,恢复至早高峰正常客流的36.5% 。3月3日成都地铁线网总计客运量139.27万乘次,再次增加。

  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都民航、铁路、道路运输运力分别恢复到同期正常水平的65%、36%和40%,运量分别恢复到55%、40%和20%,市域交通运量较2月3日增长51.2%、进出货物车辆增长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