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梁现瑞 林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成都怎么办?放宽占道经营被普遍点赞,临时摊点未来还允许继续摆下去么?危机关头开张的“市长茶馆”,危机过后还开不开?带着问题,记者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

  谈“六稳”“六保”:

  实施“六大行动”,打出组合拳

  记者: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作为一个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特大城市,成都如何落实总书记的指示?

  罗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提出了要以“六大行动”落实“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并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为期三年的行动方案,目前已通过相关会议审议,正在深入系统地推进“六大行动”实施。

  记者:“六大行动”包括哪些?

  罗强:“六大行动”包括就业促进专项行动、新消费引领的提振内需行动、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新基建”牵引的项目促建行动、稳外资外贸行动、“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涵盖了当前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方方面面。

  记者:从目前来看,能否看到一些初步的成效?

  罗强:疫情确实对全市经济社会造成了很大冲击,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0%,但分月来看,已经开始逐步恢复。其中3月工业增加值增长6.2%,较1—2月收窄6.2个百分点。

  自2月3日起,仅用23天,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100%复工,3月份37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从横向来看,一季度,成都GDP总量上升至全国第六,比2018年第八位上升了两位。

  谈放宽占道经营:

  因为有度,会长期坚持

  记者:不久前,成都推出的允许店铺商户在一定区域内占道经营等一系列复工复产举措,得到了全国很多网友点赞。不过,现在大家关心,或者也叫担心,就是这些特殊时期推出的政策,会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取消,尤其是像明年的大运会期间?

  罗强:可以明确地说,这些政策将坚持下去。截至5月22日,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000多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万多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的复工率超过98%,实现了让商贩流动起来、商铺活跃起来、消费者信心提振起来的目的。

  记者:长期坚持的底气何在?会不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甚至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罗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我们收放有度。这次的适度放宽占道经营,那不是无原则的,而是有原则的,比如我们要求,不能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占他人利益,所以就不会担心“乱”,也是因为有度,长期坚持才有了底气。

  谈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修路、搭台、卖货、请客、优境“五大并举”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最新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从西部内陆到国际门户,您认为该如何来建好这个门户?发挥门户功能?

  罗强:建好这个门户,在我们看来,首先是继续修好“路”;不断拓展联结世界的大通道,让更多人能进来。

  去年我们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航线15条,今年我们将在做好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复飞工作得基础上,继续拓展国际航线、加密航班频次;明年天府国际机场运营后,我们的全球通达能力还会有更大提升。

  其次,要持续搭好“台”,持续完善双向开放的大平台,不断提高自贸区投资便利化水平,启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加快创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持续强化国别园区、中国欧洲中心等平台功能;

  第三,要推动卖好“货”,加快发展互利互惠的大经贸,不断拓展外贸主要目标市场,积极争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以工业稳链补链专项行动提升涉外供应链稳定性;

  第四,要继续请好“客”,持续深化全面合作的大交流。以“迎大运”为契机,积极引入高质量国际资源,努力缔造更多“重量级”友好城市;

  最后,要继续优化“境”,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大环境,把客人请得来,还要留得住。

  记者:既然是门户,就不能光顾着自己,还得想着门后这一屋子的人。

  罗强:当然。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要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作为主干城市,成都未来将把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加快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进一步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能级支撑。

  谈网络理政:

  环境投诉明显减少,教育医疗问题上升较快

  记者:我们知道,您一直重视互联网的力量,通过这种新手段,来收集民意,解决问题。除了及时回应解决问题外,您有没有发现最近民意关注的热点出现一些新变化?比如对于雾霾的关注在下降?哪些方面在上升?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罗强:近年来,我们坚持转变治理思维,聚焦民生诉求,按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目标,纵深推进网络理政,依托互联网收集民情民意、解决困难问题。2019年,网络理政平台共收集群众来电来信334.7万条,诉求解决率86.6%、群众满意率91.8%,有效回应社会关切。

  记者:收集到了问题,相当于接到了试卷,答得如何?

  罗强:拿前几年市民反映最集中的大气污染问题来说吧。针对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大气质量问题,我们深入实施“铁腕治霾”、科技治气,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坚持一天一天抠优良天气、一微克一微克抠细颗粒物浓度。

  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再次刷新2013年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实施以来的最好水平,成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成都看到雪山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相比之下,2013年,成都市优良天气的数量只有132天。不仅大气环境在大幅度改善,我们的水、土壤等质量也在不断改善。

  记者:天更蓝,水更清,网上来信的数量和结构有没有啥变化?

  罗强:从数量来看,依然很多,但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随着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市民群众的关注焦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市民群众关于空气污染的讨论热度、频次都有所降低,同时,对疫情防控、复产复工复学、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关注度较高,这也为我们当前的工作划出了重点。

  谈“市长茶馆”:

  茶馆照开,主题会变

  记者:怎么来应对这些变化?

  罗强: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将持续扎牢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道防线,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有序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同时,持续推进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保障,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记者:个人的感觉,这两年似乎市民对于上学,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反应比较多?

  罗强:确实这样,尤其是在高新区这样的地方,幼儿园小学学位供需缺口很大,对此,市委市政府也在抓紧解决,去年,成都新增了13万个幼儿园小学学位。今年,将继续增加13万个。相信再努力两年,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缓解。

  记者:2016年至今,“市长茶馆”连续举办了4届,很多人想知道,茶馆继续开吗?主题变不变?

  罗强:“市长茶馆”经成为了我们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和广大市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重要渠道。这四年,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空气质量问题,所以我们始终聚焦这一主题盯住抓抓落实,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成都的空气质量正在持续向好。

  群众是出卷人,也是阅卷人,政府是答卷人。哪里有堵点痛点,我们就往哪里用力。随着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我们今年的“市长茶馆”的主题可能会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将继续聚焦市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话题,与大家面对面进行对话和讨论。

  届时,我们将精心组织、甄选主题,倾听大家的心声,收集真知灼见,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共谋民生福祉、共建幸福成都、共享治理成果,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能走进现实中“市民茶馆”的毕竟是少数,我关心的是,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们在网上给你写的信,你自己会看吗?

  罗强:整体来说,市长信箱、市长热线有一套专门的人马在运行,定期通报,督查落实,我自己每天都会看,而且会选一些重要问题亲自回复,因为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

  (确实不假,就在记者采访现场,罗强市长还当场就一条街道银杏树的去留问题给市民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