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公园城市的最佳底色,绿色发展是公园城市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10月24日,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召开,当天下午,7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其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分论坛上,多位业界大咖齐聚成都,畅谈成都的绿色发展。

  交流中,多位大咖提到,成都的“绿”是无边界的。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说,成都已经做了很多的实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提到成都正在建设的公园、回家的路等项目。他表示,这都是绿色生活、生产的体现。“过去我们所说的公园是分布在城市之中一块一块的公园,现在所说的公园城市是城中有园,园中有城,是相互交融的。”

要达到这种相互交融的状态,王凯表示,可以在功能区之中增加大量绿色,在绿地中增加不同的业态,“这个绿,就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袁琳则提到了成都的绿地改造。他表示,公园城市理念对于街道系统的影响不仅仅是现有街道绿化的改造,更应该跟居民出行方式和交通方式的变革结合在一起,统筹推进。“在道路上探索更多的绿色空间,创造公园城市场景,这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舒展则表示,“希望未来成都只有一个公园,这个公园就是成都。”

  同时,嘉宾们还提到了“智慧绿色”这一发展方向。

  袁琳表示,深入发展城市数据系统也将为人与自然的连接带来可能。“当前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已经开始构建中心区绿色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未来基于这一平台还可以有更多创造性的工作开展,将绿色的空间地理信息与生物多样性、居民行为、居民健康等信息互联,可以更好地激发居民与自然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公园城市发展决策和深入管理,这将为人居高质量发展提供极大的支撑。”

  舒展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数字优先”的想法。舒展表示,现在成都正在打造的智慧绿道就是数字优先的理念。“我们也希望通过数字技术,不断优化新场景。”舒展说,希望将传感器等智能化的技术加入到公园城市建设之中,以运用到导航、停车等方面,“也可以使用到生态方面,可以利用传感器检测水里边的含氧量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加等等。同时,在文体旅方面可以对应不同的场景,以数字技术构建不同的平台和框架。”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