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通往美好之路,离不开拓新与创造。

  上周末,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深入探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发布了《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0)》和《公园城市·成都实践》。从理论到实践,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成都不断丰富公园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探寻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向往。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引起广泛关注和社会热切期盼。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

  今年7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谋划了《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全国样板。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这座怀抱美好生活热望的城市,给出的可持续发展答案。

  在时代方位的城市坐标中,寻答案。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全社会更加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表明,当国家城镇化率达到50%时,会遇到生态承载难以为继、要素资源低效占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中国城镇化率2011年超过50%,2019年达到60%,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带来“成长的烦恼”,大城市病与人们的美好生活期望形成落差。

  如何在时代的方位中,寻找城市的坐标?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让答案逐渐变得清晰。

  新时代的中国城市,必须在民族复兴中担使命,在与世界城市竞争中找定位。为此,成都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新天府、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目标中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既是城市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公园城市将人本逻辑和生活导向作为逻辑起点和根本落点,以绿色空间为底色,以山水田林为景观,以历史人文为特质,以公园街区为场景,呈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在公园城市里,绿色生态是普惠福祉,简约健康是生活时尚,诗意栖居是城市信仰,市民在城市的阡陌广厦、街头巷尾找到生活的乐趣、精神的家园、梦想的归宿。

  由此可见,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是城市文明的继承创新,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通过公园城市理念引领经济组织方式、市民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等变革,成都有望走出一条现代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互相促进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

  在先行先试中的责任担当中,探路子。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面向未来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的系统工程,意味着成都要站位全局、主动地试、大胆地闯,当好“试验田”,走出新路子,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

  今年7月举行的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心谋划了《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在生态价值转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创新空间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

  好的理念,必须通过改革探索来完成完善。

  研究和谋划。成都邀请了多个领域权威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系统开展公园城市“两山”发展指数、全域公园体系等20余个专题研究,强化公园城市研究、规划和咨询。有条不紊地开展公园城市规划体系编制。构建了“公园城市规划-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及总体规划-区市县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三级规划体系和“设计导则-技术规范”二级技术标准体系。专项编制《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总体规划》《天府绿道总体规划》等20余项规划,制定各类技术导则50余项。

  建设和呈现。精心布局公园城市重大支撑性项目。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城公园、锦江公园、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百个公园”示范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统筹推进,其中多数将在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前整体呈现。

  在先行先试中,成都已经开创了多项“全国第一”:第一个副省级城市提出全域创建生态文明市;成立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立全国首个公园城市研究院——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制订全国首个公园社区规划导则《成都市公园社区规划导则》……成都两年多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获得了积极评价。在本次论坛上,生态环境部有关领导点赞,肯定成都在公园城市理念传播、规划布局、整体建设、管理运营、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特色鲜明的工作,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2019年12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中,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案例被选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发展典型成功经验。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正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践行中,再出发。

  公园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在于以人为本、美好生活。公园城市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向往,提升全民福祉。

  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论坛致辞中说,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而城市的万千美好,孕育于自然天成,离不开有序规划。新的起点上,成都整装出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路径更加明晰:

  要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草树云山、千秋瑞雪的旷世盛景,三江润城、千渠入院的城市蓝网,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灵秀画卷,将构成全体市民的生活图景。

  要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运行动脉。选择什么样的交通组织导向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随着“轨道+交通+慢行”的三网融合加快,绿色出行将让城市更流动、更健康。随着TOD开发促进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市民生活中也将增加新的活动空间和社交场景。

  要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的公园城市发展空间。66个产业功能区独立成市,职住分离的工业园区将变身为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通过合理配置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人们的生活、通勤和工作环境变得更优。产业功能区既是城市公园场景,又是新型生活社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人文相融。

  要形成“巴适安逸和美”为特征的公园城市社区场景。今后在15分钟社区公共服务圈内,全民参与、全龄友好的社区生活场景,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相得益彰的社区生态场景,感受美好、体味幸福的社区服务场景,将成为市民的生活日常。

  要形成“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的公园城市发展动能。开放、创新是成都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量,文化是成都恒久而强大的内趋动力。以全面开放链接全球,提升全球通达能力、要素运筹能力、供应链辐射能力,成都将成为更有引力的国际门户枢纽;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将助力成都由被动跟跑成为主动领跑;擦亮“三城三都”品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天府文化将厚植成都的持久竞争力。

  徜徉在公园城市里,每一个成都人可以清晰地看见幸福的模样。

  当下,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努力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建功立业,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先进位。

  怀揣初心使命,紧抓战略机遇,成都正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