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细管理

  绣花功夫精准治堵

  建立由公安交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的道路硬件改善提升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交通堵点节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前,成都交警已在82个机非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和“左转待转区”,路口车辆排队长度明显缩短,形成的规模效益相当于新增道路资源418.5车道·公里。同时持续打通97条断头路,有效消除道路“肠梗阻”,围绕优化道路利用率,针对成都通勤交通特点,综合设置6条潮汐单向交通、潮汐可变车道。联动城管部门采取“投入小、工期短、见效快”的交通工程改造,以“微创手术”消除43个拥堵节点,大幅提高节点通行效率。

  信号配时精细化管理

  降低道路拥堵指数

  成都交警采取“干道优先,提高绿信比”的方法,已在中心城区进出城主干道和重要环线构建了50余条信号绿波带,并通过信号灯绿波带控制策略,提高信号运行协调性,增强路网通行效率,减少路上车辆通行时间,降低道路拥堵指数。同时,立足交通信号控制平台,远程优化信号灯配时,按需设计了221套配时方案,并及时要求建设业主按照告知单严格落实工作措施,使信号灯联网率、配时优化反应时间及故障处置效率得到明显改善,保障了施工路段的通行秩序。

  “轨道+公交+慢行”体系

  交通出行向绿色低碳转变

  成都交警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线成网”,优化调整173条支线公交,在市区单向3车道以上的主次干道全部施划公交专用道,在高架快速路全线设置了双向BRT。目前,公交专用道达1084.3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达到公交线路总长的52%,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按照“一点一策”科学制定轨道交通三期、四期9条在建线路的交通疏解方案,确保了轨道交通558公里运营里程按期实现。

  此外,配合建成自行车专用道300公里,打造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空间。目前,全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超200万人次,共享单车与地铁、公交接驳比例达40%,自行车出行比例由原来的3.7%增加至11.6%,相当于每天替代36万辆小汽车出行。

  2017年7月,在全国首创推出“蓉e行”交通众治平台,发动345余家知名企业为589万“蓉e行”用户主动参与“私车停驶”提供奖励,目前,共有60.8万人次主动停驶私车,停驶天数约47.5万天,平均每台车申报停驶22天,“绿色出行”在成都实现了从社会共识转化为全民行动的关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