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从2017年首次提出,成都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发展已经历经数年,成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的重要引擎,被称为成都城市经济组织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下一步发展自然备受关注。

  4月19日,四川在线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2021年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于日前出炉,对产业生态圈发展发展再作部署。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供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成都将围绕中央省市各项战略决策部署和未来产业发展机遇,联合专业机构深度策划“十四五”期间拟实施的功能性、支撑性、基础性重大项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产业生态圈各策划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20个,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策划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10个,为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四川在线记者注意到,除了土地包装策划外,土地政策的创新也是一大亮点。

  《计划》指出,成都将持续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加大产业功能区内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力度,保障项目落地。4月底前,成都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设计用地(A36)管理的指导意见》,在产业功能区1平方公里核心区及高品质科创空间内,创新实施科研设计用地(A36),用于满足研发总部、众创空间、孵化器以及产品创新设计等营利性科研机构和企业项目用地,降低科创企业用地成本。9月底前,针对各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开展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业务培训会议,促进M0惠及更多产业功能区。

  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科研设计用地(A36)是指在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教育科研用地(A3)”类下增设的用地类型,指除公益性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的科研和办公设施用地之外,用于研发总部、众创空间、孵化器以及产品创新设计等功能用途的营利性科研机构和企业项目用地。这一政策,能够起到降低科创企业用地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促进科技创新提供土地要素保障的作用。

  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是在传统三类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M1)、二类工业用地(M2)和三类工业用地(M3)]之外,近年来新出现的工业用地类型。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李向雨 摄影)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李向雨 摄影)

  业内人士分析,M0的实际好处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整体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可以实现部分轻量机器的工业上楼,解决用地紧张问题;二是加入研发服务配套功能,满足企业人才对于工作环境优化的需求,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城市综合体。

  此外,成都还将高标准推动54个科创空间建设,聚焦创新行为强社交特征突出空间布局的开放性,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需求突出科技服务的平台化,聚焦创新人群生活需求突出功能布局的关联性,聚焦创新创意场所科技感、未来感、艺术感特征突出空间设计的辨识度,实施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积极保障用地指标,2021年全年,确保新开工25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投运10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投资210亿元以上。

  坚持以企业诉求、产业需求为导向,破解“一个政策包打天下”以及产业政策专业性、落地性差的问题,加强政策的系统集成和实质创新,针对特定行业的敏感要素需求进行精准分析,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政策、一个企业一套办法”,差异化、精准化制定行业监管、市场培育、模式创新、专业服务、要素配置等产业政策,增强市区两级产业政策协同统筹,提升产业政策的可及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强化人力资源要素供给,着眼满足“蓉漂”安居需要,项目化、清单化、精准化推进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确保2021年通过商品房配建人才公寓不低于120万平方米,可保障2万名人才优先、优惠购房需求。落实《成都市人才公寓租售管理办法》,积极在达到租售条件的项目中开展租售工作,深化“企业+人才”安居模式,2021年供应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不低于2万套,进一步落实租金补贴和购房补贴等安居配套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