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昊

  12月31日,四川在线记者从成都市人社局获悉,《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炉。

  《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成都市人社事业发展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成都市人社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主基调,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目标,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对“十四五”时期成都市人社事业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从支撑主要目标实现、突出人社领域发展重点出发,明确了23项量化指标。

  《规划》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建设、人事改革、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和区域合作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幸福、赋能、活力、治理、满意、共赢”七个工作导向,对成都市“十四五”时期人社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作出了安排部署。

  就业创业方面,树立就业工作“发展”导向,推动实现从稳定就业向协同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跃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社会保障方面,树立社会保障“幸福”导向,推动实现由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人人享有跃升。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深化社会保险制度和经办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成都市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期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30.75万人、632.12万人、708.8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人才建设方面,树立人才工作“赋能”导向,推动实现从人才要素集聚到人产高效协同跃升。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水平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枢纽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高地。“十四五”期末,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254万人、300万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8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

  人事改革方面,树立人事工作“活力”导向,推动实现事业单位人事薪酬管理向创新激励跃升。建立健全符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岗位、薪酬管理制度,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宏观调控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助推事业单位改革开创新局面。

  劳动关系方面,树立劳动关系“治理”导向,推动实现由被动管理向系统治理跃升。强化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协调化解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强化劳动监察执法效能,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十四五”期间,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0%以上化解在用人单位内部和基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保持在97%以上。

  公共服务方面,树立公共服务“满意”导向,推动实现从传统分散到集成高效跃升。以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成都人社智慧治理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推进人社公共服务“一次办”“满意办”。“十四五”期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881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到67%。

  区域合作方面,树立区域协同“共赢”导向,推动实现从交流合作向深度融合跃升。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以推进成德眉资人社事业同城化助力打造现代化成都都市圈,以“干支联动”引领带动区域人社事业协同发展,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导向推进成渝双核人社合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为更好地推进《规划》执行、确保规划落地,《规划》集中提出七大专栏计划,包括:促就业稳就业重点行动、社会保险现代治理效能提升工程、人才集聚配置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点任务、优化人社公共服务供给重点任务、成渝双核人社事业合作重点任务和成德眉资人社事业同城化发展重点行动,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需要着力推进的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