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攻坚

  夏季臭氧、冬季PM2.5“两手抓”“两手硬”

  几乎每到秋冬季,四川盆地空气质量都会遭遇严峻考验。

  岁末年初、寒风凌冽,气温降至0度。成都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大气污染考验,要打赢这场收官之战:交通要道、在建工地、涉气企业、调度指挥中心;抽检、巡查、监督、专项治理、统筹指挥……蓝天保卫战背后,是一支支“环保铁军”的出击,是一次次不眠不休的坚守。

远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嘉楠 摄)远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嘉楠 摄)

  全天候、全周期,一微克一微克抠出更多的“成都蓝”。“以PM2.5和臭氧协同减排为主线,精准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污染防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的‘靶心’,成都市深入开展各项行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展精准治气攻坚行动,减排成效显现——

  瞄准移动源,推广新能源汽车7.4万辆,淘汰国Ⅲ及以下标准柴油货车1.7万余辆,减少NOx排放;抽检柴油车15.6万辆、处罚超标柴油车5600余辆,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8万台次,查处违法运渣车1.9万台次;着眼工业源,关停或淘汰34户企业的落后生产线(设备),动态处置“散乱污”工业企业700余户,实现全市剩余大蒸吨燃煤锅炉“清零”,推动5000余台锅炉进行提标改造,完成70台工业炉窑淘汰和清洁能源替代,推动5家大型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大力推进3000余户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重点企业和全市家具企业实施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料替代;攻坚城市面源,评定611个绿色标杆工地,查处违规工地1700余个并实施信用扣分,查处餐饮油烟及露天烧烤问题680余件,推进800余家汽修企业使用低挥发性水性漆。

新能源出租车(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供图)新能源出租车(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一手做污染的“减法”,一手做治理的“加法”,成都打出一套“组合拳”——

  做强预测预警。优化完善自主研发的大气源解析及空气质量预测系统,7日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超90%,精准锁定污染源,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

  做细协同作战。构建环境问题发现与执法快速响应机制,强化执法监管、暗访督查和曝光警示力度,重点对涉土石方作业施工工地、31个重点行业涉气企业、机动车及城市面源等落实应急管控措施,预警期间PM10、PM2.5、SO2、NOx和VOCs减排比例分别达到42.9%、38.4%、35.8%、21.5%和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