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莹佩 文/图

  2月16日下午,成都市文产办、成都市文广旅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成都将以八大产业为重点、七大工程为支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文创名城。

  《规划》有何亮点?目标能否实现?听听相关专家和企业怎么说。

  谈亮点

  围绕文创产业与城市发展双轨融合

  “这是全国首部围绕文创产业与城市发展双轨融合的专项顶层设计。”《规划》起草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认为,《规划》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亮点。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      

  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测算提出,到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达到3100-34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2%。同时,“世界文创名城”的目标构成,对标了国际先进城市指标维度,更加全面多元,既包括文创产业规模与结构的升级,又包括名企、名园、名人、名品、名展、名馆、名店等主体和品牌,还覆盖部分文创新场景、新空间,以立体、复合的预期指标描绘了世界文创名城发展的未来画卷。“可以说是3000亿新台阶与‘名城’的新解构。”

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阎星      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阎星      

  突破3000亿元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在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阎星看来,这具有现实基础。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633.6亿元增至2020年的1805.96亿元。2021年,尽管面临疫情的不利影响,成都市文创产业还是实现增加值2073.8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GDP比重10.4%,同比增幅达到14.83%。

  “如果要达到上述的目标,年均增幅实现12%左右即可。” 阎星进一步解释,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文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应该是不断增强的。结合历史数据,发展现状及今后趋势来看,这个目标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谈建议

  针对中小微文创企业,开发更多金融产品

  产业政策的完善、营商环境的优化,企业最能感知。

  “看到了发展的机遇和路径。”梵木创艺区运营方——四川正火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罗邴文说,《规划》中的七大工程,尤其是核心载体建设工程,加大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据悉,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共有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64家,238条文创街区、2301个文创空间。“相信在《规划》指引下,我们通过3年努力,能够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四川方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敏也有相同感受。“作为一家文化企业,相当于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指南针’。”

  几年前,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风靡全国,成为成都文创产业的一张名片,参与电影出品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也从幕后走向台前。

  “《规划》明确要持续推进文创金融深度融合工程,对我们这种轻资产的文创企业来说,是绝对的利好。”亲身经过融资困难,该公司总裁刘文章尤为感触。

  在他看来,成都的文创金融已经作出了很好的创新,建立了完善的文创金融生态系统。站在企业角度,他建议,下一步针对中小微文创企业特点,能够开发一些以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为质押的贷款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