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川观新闻记者 陈昊 文/图

  3月19日上午,阳光和煦,成都浣花溪公园,黄桷树上的鸟儿叽喳叫个不停。恰逢周末,青羊区市民李永福带着孙子在公园里的绿道旁打起了羽毛球。

  绿树环绕,游人如织,进入公园南大门,深色地砖围成一个巨型圆圈,直径约30米,圆圈中央以白漆涂写了一个大大“H”,这是成都主城区惟一一个应急直升机停机坪,也是浣花溪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一部分。

浣花溪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直升机停机坪      浣花溪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直升机停机坪      

  所谓应急避难场所,大都选在公园等地方,当发生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时,这里可容纳成千上万市民应急避难,同时也能保障基本的照明、住宿和饮水等。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提升应急能力建设,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

  目前,成都市有2000余个应急避难场所,其中100余个位于城市各个公园里。这些避难场所为什么要建在公园里?公园里的应急避难场所什么样?有哪些功能?如何使用?川观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