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环境与品质,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自家小区如何改造”也一直是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
根据计划,2022年,成都将完成老旧院落改造601个、涉及居民7.2万户。
目前进展如何?怎么改?改成啥样?4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到成都市住建局更新处打探了一番。
“高龄小区”变身“示范小区”
“老旧小区的改造是由内到外的改造。它并不是单纯地将老旧小区的过往一笔抹掉,彻底翻新。”成都市住建局更新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是以小区本身和小区居民为出发点,深度挖掘小区历史遗留的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在尽可能保留原有居民社会网络结构、市井文化和空间神韵的同时,将过去那些陈旧的、不便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换和整改。
去年,成都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的示范小区,最终评选出了8个获奖小区,包括3个“成都市最佳小区改造奖”、5个“最佳老旧小区改造单项奖”。
以获得最佳小区改造奖的锦江区马家沟1号五福苑小区为例。该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现有居民约149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了近20%。改造以前,小区水管老化、屋顶渗水、墙面脱落等问题严重,碰到恶劣天气时还会出现内涝,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的“三难”问题,让居民苦不堪言。
纳入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后,五福苑对雨季内涝、外墙漏水、停车困难等13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此后,不仅五福苑的外立面得到了改造提升,雨污管网、燃气管网、安防设施、停车位等都改造一新。
改造过程中,原本的1个破旧停车棚被改造成了5个共享空间:知福堂、味福堂、品福堂、乐福堂和聚福堂,分别对应党员活动室、老年助餐室、儿童活动室、老年舞蹈室、天府名茶园等,真正凸显了小区名字“五福苑”的传统和内涵。
再比如,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和苑片区获得了“最佳老旧小区改造单项奖”的最佳公共服务奖。这也是一座上世纪90年代的“高龄小区”。除了建筑外立面、楼道、综合管线、环卫设施、停车设施、智慧安防、文体设施等的提升建设之外,在居民共同参与下,还根据小区自身特色定制植物搭配,让小区景观得以全新塑造,闲置空间也被打造成了小区的“后花园”。
成都市住建局更新处相关负责人说,所有的示范小区都有着同样的特点——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让居民共同参与,让邻里间情感重塑,让片区的特色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