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亚飞

  5月6日,川观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据2021年全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成都市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3dB(A),同比下降1.3dB(A);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1%、72%,同比分别上升了14%、22%,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略有改善。2022年,聚焦市民反映强烈的夜间噪声扰民问题,成都将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成都市噪声扰民投诉在市民关注的环保领域投诉中占比较高。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占65.5%、建筑施工噪声占28.1%、交通噪声占5.1%、工业噪声占1.3%。第二轮中央、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成都市涉及噪声类投诉占比分别为29.5%、27.1%。

  “2021年我们完善制度建设,将‘蓉城降噪’行动纳入了成都市‘生态惠民工程’,印发了《成都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0-2022年)》,自2021年起每年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提出6大行动、16项任务,同时,市级相关部门主动制定社会生活、建设施工、交通、工业各类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范了行业操作流程。”成都市“三大战役”办副主任旷良义说。

  具体来看:在工业企业噪声执法上,生态环境部门加大“双随机”执法检查力度,2021年处罚涉及噪声违法企业75家,处罚金额245万余元。在建筑施工噪声监管方面,住建部门将施工噪声违法行为纳入建设、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管理,依法惩戒严重失信企业,全年共扣减施工单位项目信用分658分;全市城管系统共查处建筑工地噪声违法行为907起,罚款1100余万元。同时加大交通运输噪声整治,2021年公安部门查处机动车道路违法2.6万余件、违禁鸣笛1.2万余件。

  加强噪声监管有赖于科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2021年,成都完成49套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设备和36套公共场所自动监测显示屏安装联网,同时在四环路内规模以上工地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备1273套,全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同时,积极整合噪声电子地图、声环境监测和噪声投诉等数据,建设“数智噪声”平台,提升噪声智慧监管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完善制度建设、缓解噪声投诉、加强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旷良义表示,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夜间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之外,还将在全市范围安装80余套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设备和60余套公共区域噪声显示屏,逐步完善全市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