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实现向“服务找人”转变

  如何应对挑战?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加强全域统筹,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在1.43万平方公里的全域范围内,成都将推动公共服务布局结构调整,充分考虑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发展需求,促进主要服务功能就近满足、优质均衡,重点服务设施各展所长、互为支撑,其中——

  中心城区重点围绕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产业重构,推动公共服务在人口、产业密集区域同步配置、紧跟需求,整体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

  城市新区重点围绕更好发挥国家赋能重大平台作用,超前谋划配置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新区竞争力、人才吸引力。

  郊区新城重点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用好用活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红利,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温度:关注“一老一小”特殊群体

  随着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一老一小”问题受到社会关注。

  《规划》提出,成都将持续推进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设施建设纳入社区空间规划。同时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大型企业设立托育园所,加快补齐该市婴幼儿照护托位不足短板。

  成都将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扩容工程,加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统筹建设与改造,新建居住区实现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以及旧城改造等方式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实现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

  为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成都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市每个街道及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成运营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条件的居住区按照5分钟生活圈设立养老服务站点,因地制宜增加养老服务功能。到2025年,每个区(市)县至少建成1所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