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内江人和一名广东人合伙在泸州开了一个酒业公司,以进原料为名与外地粮农签订了一份粮食买卖协议,后来找茬拒收粮食并设陷阱委托代销,从而获利 10 余万。警方提醒,因天气原因引起少量粮食途中变质都属于正常,有人会钻这个空子设陷牟利,提醒广大粮农注意。
虚构公司实力 引诱粮农签合同
何亚飞和江华是内江人,他们与广东人赵晓军在泸州成立了一家酒业公司,并委托指定的酒厂进行生产,但是他们需要提供生产的原料给酒厂。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却挖空心思,打起了粮农的主意。
去年9月,何亚飞邀请安徽粮农销售代表到泸州参观酒厂,称酒厂是酒业公司名下的。并告诉对方,公司的总经理赵晓军是香港大老板。被“忽悠”后,安徽销售代表认为其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于是决定将粮食卖给何亚飞的酒业公司。去年10月,赵晓军和江华与安徽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总价72万元的购销合同,共计120吨糯米。
找茬拒收粮食 委托代销设陷阱
同年11月,安徽粮农销售代表方程如期将120吨糯米运到泸州。在验收过程中,何亚飞等人以发现粮食中有少量糯米发黄、有结块、变质现象为由,拒收糯米。
粮农为了减少损失,便与何亚飞签订了一份委托代销协议,约定委托酒业公司经理江华代销 120吨糯米,价格随行就市。何亚飞向粮农支付了36万元作为预支货款。
当月,何亚飞分两次将120吨糯米以单价2.45元每斤的价格,卖给了泸州市安宁火车站的粮食老板。共获58.6万元。为获取更多利润,何亚飞找人写了两张收购糯米的假收条,一张销售价格为2.2元/斤,一张则为1.8元/斤。何亚飞用假收条和费用清单为依据,强行以48万元(含之前垫资的36万元预付款)与安徽粮农结账,了结合同。最新进展
涉嫌诈骗将受严处
安徽粮商亏了20多万,认为价格实在低得离谱,察觉可能上当了便报了案。警方调查获悉,何亚飞确实做了两张假收条。同时,警方在查看了何亚飞公司的合同后,发现很多合同都跟此案合同相仿,何亚飞等人有弄虚作假的嫌疑。
“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因天气原因容易引起少量的变质都属于正常,但犯罪嫌疑人就钻了这个空子来吃差价。”负责该案的检察机关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案件涉及1000多名农民的利益,将严肃处理。目前,案件还在庭审过程中。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 熊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