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付江 记者 祖明远)1月7日上午,为了接放寒假的女儿,家住在绵阳市游仙区的覃女士上午10点左右就驾车出门来到教育园区。因为教育园区的交通组织有了新变化,她提前通知女儿在校门口等待,从天生桥进入园区后,绕了一圈接上女儿,然后出了园区,整个过程用时不到半个小时。

  “以前来接孩子,要提前几个小时来找车位,接上孩子又要花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出得去。”覃女士告诉记者,2年前女儿来到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就读,每次放假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件“脑壳痛”的事。“行车难、停车难,接送孩子要费上半天的功夫。”

整治前图片整治前图片
整治后图片整治后图片

  双向道路改为单循环

  车辆“进得去”也能“出得来”

  绵阳作为教育大市,吸引了川内外的莘莘学子来此求学。而教育园区内有着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9所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整个园区里的师生超过10万人。

  “虽然现在已经实行错时错峰放学了,但每逢周末、节假日、开学、招生等时段,区域内通行的机动车都会超过两万辆,压力巨大。”据绵阳市交警直属二大队五中队中队长邹扬介绍,由于该区域内的停车位非常稀缺,再加上公交体系不完善等原因,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普遍,车子“进得去出不来”的尴尬时常发生。有时候车辆由于没有找到停车位,就二排停车,这样里面的车就必须等外面的车主回来才有办法移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拥堵。

  “许多家长对教育园区的交通问题颇有怨言,经常打电话、写信向市长热线、学校、交警部门反映和投诉。”邹扬告诉记者,虽然对教育园区的交通进行过多次规划和调整,但一直没有真正从根本解决问题。每逢高峰时期,教育园区的交通又陷入“瘫痪”的境地。

  2019年9月,经过交警部门的前期访、勘查,大队决定对教育园区实行单循环方式通行,即从九洲大道→教育路→教育中路→教育南路,以此减少相向和支路车流影响。

  学校门口的道路由双向变单向,仅仅是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为了配合单循环交通组织,每个学校的门口都增设了电子警察监控,抓拍线外停车、二排停车、公交站台停车、禁停路段停车、黄色网状线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新增停车位

  减少路面拥堵

  教育园区的停车问题不解决,车辆还是会面临“出不去”的难题。路边的停车位固然有限,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来增加停车位呢?

  绵阳市交警部门与园区内学校多次沟通后,决定开发校内停车位,满足教师、职工的停车需求。

  “我们学校原先仅有280多个车位,现在经过充分挖掘之后现在有350个车位了,能够满足学校教职工的停车需求。”绵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副校长唐俊锋告诉记者,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学校新挖掘出了70多个车位,周边其他学校也跟他们一样,在校内新增了不少车位。

  教职工的停车问题解决了, 交警部门又与社区沟通,利用社区停车资源,在教育路、教育中路、教育南路新增停车泊位……到目前,整个教育园区共有对外开放车位6000余个,基本能够满足车辆停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教育园区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已经减少许多,“里三层外三层”停车的现象已经不见了,家长们都有序的停放在车位上。“虽然单循环多绕了点路,但是时间上至少要节约一半,而且基本上不会堵车。”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学生家长陈建如是说。

  图片由绵阳市交警直属二大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