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木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不管难易,交通同城化这项工作都应该给予最高的优先级

  臧文斌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借鉴长三角地区经验设立这样一个机构,由省级层面牵头,组建同城化“领导小组+推进办公室+专责小组”三级联动协调架构

  再认识

  从“双城经济圈”看

  为什么我们需要成德眉资同城化

  记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强调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有观点认为,做强双核驱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西端这一核,会更多指向成都市。

  汤继强:这种理解不够准确。成渝地区双核驱动中的“双核”,不能简单理解为成都、重庆两座城市,而要看作以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共同形成的一个更大的经济单元。

  具体到成都,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就有利于形成这样的单元。如果单看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我们会发现,无论经济还是人口总量都是有差距的、不够均衡,这显然不利于“双核驱动”。而如果将成德眉资视作一个经济单元的话,人口和经济规模都和重庆大体相当,更有利于统筹协作。从成德眉资内部看,同城化发展也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过程,一方面让德眉资3市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另一方面也以柔性方式突破行政边界的“铁桶”,在事实上扩展了成都市的经济施展半径。

  伍新木: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背后也有成渝地区的现实情况。

  具体到区域内部,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地区是“双核独大”,但其实和沿海地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相比,实力还是有差距,对内是独大,对外不够大。两个城市自身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整合能力,进一步做强中心城市。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就是让成都“吃饱”的举措之一。否则过早谈带动辐射,结果只能是“带不动”。

  记者:此前我省提出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怎么理解“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区别?

  陈耀:可以把它们理解为都在追求区域协同发展,但程度有所差异。一体化发展最终会指向同城化发展,但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实现同城化——它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发展基础。像广州和佛山最近就提出要编制广佛同城化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他们为什么能实现同城化?就是因为有基础,产业联系紧密,空间距离也很近。回过头看成德眉资,显然也有类似的同城化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