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上游原材料供应,当前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忠辉说。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19户重点调度企业转产疫情防护物资原材料,较疫情前增加了17户,已全面覆盖熔喷布原料,熔喷布、无纺布、口罩耳带用包覆盖纱、耳带、鼻梁架等产品。

  填补产业链空白,“四川造”口罩机从无到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战“疫”保供初期,梳理口罩、防护服生产全产业链,全省口罩机、熔喷布颗粒研发生产空白,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省外设备很难抢到,就是抢到了,短时间也很难运回来。”经济和信息化厅重大装备与机械处郝功贵处长说,不少新上口罩生产线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疫情期间紧急采购口罩生产设备太难了。不仅面临各式各样的突发难题,价格也涨了很多。

  大年期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就注意到这一问题,紧急上报并牵头成立了应急口罩机研制攻关专班,组织省机械院、彩虹集团、事丰医械、普什宁江、成焊宝玛、中志融创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口罩机研制攻关。

  “8天研制出平面机样机,11天内研制出折叠机样机。”一个多月里,“四川造”口罩机从无到有,形成了折叠式口罩机以及一拖一、一拖二平面式口罩机等系列产品。

  在“5+2”“白加黑”的超常规战时状态,应急口罩机研制攻关专班快速突破了超声波焊机、压花轮、压电陶瓷等关键零部件、设备原材料制约短板,短时间内培育形成了设计、加工、装配、调试以及关键零部件全产业链自有能力,实现了批量化生产。目前,已生产交付了45台平面式口罩机、8台折叠式口罩机。“预计3月中旬将有近70条我省自主研制的口罩机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

  全方位护航企业生产,“四川造”口罩、防护服期待走得更远

  创造条件,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稳产扩产转产,四川紧紧围绕解决生产面临的“人、财、物”等核心难题,强保障、畅通道、优服务。

  疫情发生后,为及时响应相关企业提出的重要零部件、原料供给、生产用工、能源保障、交通运输等紧迫困难,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第一时间强化“一厂一组”协调服务机制,向重点口罩及其原材料生产企业派驻联络员。“蹲点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到问题就及时反馈,协调解决。”驻四川友邦联络员、经济和信息化厅冶金建材处覃有军处长说。

  加大财政激励和金融支持,解了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落实加快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十条措施”,目前全省已对部分加班企业、扩产扩能技术改造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下达补助。

  此外,全省还落实了1亿元工业发展资金,加强用工、能源、融资、物流等方面协调,促进工业企业的有序生产。

  金融支持方面,配合落实对企业的融资及退税补贴,全省224户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纳入央行再贷款支持名单。目前,已有83户企业获得专项再贷款共计32.1亿元。在融资协调方面,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向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保监局推荐疫情防控相关企业融资需求1059项、融资需求431.3亿元。

  支持企业转产改造,四川也研究制定了全省疫情防控急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的应急审批程序,开辟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在绵阳,际华三五三六转产防护服,仅用了15天就获得了医用生产资质,实现量产4000件非医用防护服、2000件医用防护服、2万只民用口罩产能。

  疫情尚未消散,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保供依然不容丝毫放松。按照省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在保证现有产能的基础上,全省还将进一步研判口罩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全产业链调度,在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丰富种类上多下功夫,在供给富有余力的情况下,四川也将积极支持企业取得出口资质并加大海外订单争取,推动口罩防护服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