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

  省社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晓鸣:

  疫情影响下,省内企业用工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企业用工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人;另一方面是农民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政府深度介入,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考虑。

  一是供需错位。企业需要的工人和政府点对点招工,目前没有实现很好的吻合。虽然有些企业有了人,但复工复产的质量和效率还是受到一定影响。寻找工人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市场化过程,但是疫情下,企业用工需要政府介入,而政府介入容易出现供需错位问题,工人进去了也可能被退回去。

  二是稳定性不够。受疫情影响,当前不少企业面临原料涨价、市场萎缩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人工资水平,工人跳槽可能性增大,届时企业又会出现用工难现象。这就要求各地要把政府出台的补贴落实。

  记者手记

  人的流向变化值得观察

  “娃儿上网课要手机”“我之前打工的地方还没复工”“今年想在家门口打工”……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没出省务工的农民工这样说。

  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务工方式和思路,虽然可能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变化和趋势可能对区域性人才结构和就业形势产生一定影响。

  人社部农民工工作司3月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返岗复工的农民工达到7800万人,占今年春节返乡的60%。

  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省内企业“招工难”问题早已存在。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四川蓝皮书: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9)》指出,参与调查的353家企业中,缺工的有269家。招工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求职者对薪酬、就业环境期望过高;二是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即人岗不适应。

  疫情下,省内企业面临的用工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疫情过后,人的流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值得观察和思考。

  疫情是考验,也可能是机遇,能否抓住复工复产这一窗口期,把有资金、技术和情怀的农民工或人才留下来,也是一道值得好好解答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