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

  从空间服务到菜品

  打造独处体验感

  “店里的空间、服务、菜品等设置都有讲究,注重打造‘独处’的体验感。过去更多迎合‘悦己’消费,如今疫情期间还能让人觉得用餐更卫生安心。”“半米屋台”的老板王珍珍说。

  环视店内,只见全店摆放着25张餐桌,每张桌子都用挡板隔开。桌前有一扇竹帘,只有在上菜和摁亮桌面的服务小灯时,才会被掀起。

  “服务也是保持了相对不打扰。”店内没有菜单,可扫码自助点餐和结账。菜品的分量、价格,只相当于传统火锅店的三分之一。点上10个菜品,算下来大概为70至80元。相比传统火锅店锅底就要好几十元的价格,这样的模式显然更能满足独自用餐的食客。

  “这几天的生意逐步好起来了,即便是结伴来的客人,对于这种设置也很满意,毕竟疫情期间,就餐空间还是相对独立比较好。”王珍珍说。

  成都新辞MOOD·清吧也是以“孤独经济”为卖点的酒吧。店内不设服务员、收银员,实行“一对一”提前预约制,消费者可安静享受“一人世界”。“就连服务沟通,也是一位顾客对应一个窗口,由工作人员采用写字条的方式进行。”该店工作人员介绍。

  在成都,专做“一人食”的餐饮店并不多,不过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将此类服务作为卖点。如“饭团匠”,专门开设了方便一个人吃饭的吧台;壹小馆·皇城老妈IFS国际金融店,设有20多张无对座单人位,专门提供给独自用餐的食客。

  思考

  个性化消费业态

  能否做成大生意

  疫情之下,“孤独经济”能否成为盛行的一种消费业态?

  “非典”之后,分餐进食的方式得到大力提倡,掀起一波新“食”尚。如呷哺呷哺就顺利撬开单人火锅市场,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火锅品牌。

  站在商家角度,王珍珍认为,只要有足够资金、管理经验及团队,小店经济模式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复制。“消费者黏性强、租金低、人力成本低……这些都是优势。”王珍珍表示,“一人食”消费者大多为有独食需求的熟客,不太依赖过路生意,地段敏感性不高。自助扫码点餐结账、标准化火锅底料及菜品,以及提前准备好顾客所需物品的服务模式,则节省了人力成本。

  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交较为看重,此种针对单个消费群体的经济业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小众”。

  “所谓‘孤独经济’,归根结底是主流消费方式的补充或者分支,并且由于其自身个性化特点,规模做大并不容易。”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首先要保持初心,坚持做好个性化,提供高品质、多层次、高性价比的服务,之后才能谈做大的问题。“不能为了‘孤独经济’而发展‘孤独经济’,而是要顺应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