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质量发展”

  率先建成四川经济副中心

  翻阅2019年绵阳“大事记”,“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

  2018年,绵阳市委出台《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确定了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在时间维度上明确了到2035年建市50周年,基本实现中国科技城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全面建成西部现代化强市。

  目标定,方向明。在刘超看来,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大势,是抓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

  “确定了奋斗目标,掌握了经济发展基本特性,把握了大前提、大逻辑,还得明确主攻方向。”刘超说,我们确定了“五个主攻方向”,就是着力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推进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经济要高质量发展。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空间载体、项目引领。”刘超介绍说,绵阳在做强产业支撑方面,坚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发展上,重点发展“6+6”产业,第一个“6”:即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六大重点产业,在此基础上,着眼长远发展和新动能培育,明确了第二个“6”:即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六大创新产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就是园区,引领就得靠重大项目。”刘超介绍说,绵阳启动了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建设,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聚焦工业六大重点产业和六大创新产业,结合“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将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6个产业功能区布局到“一核”地区,将先进结构材料、高端纺织等2个产业功能区布局到“两翼”地区,将绿色食品、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3个产业功能区布局到其他地区,科学确定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功能区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

  “今年4月29日,占地面积850亩、总投资240亿元的绵阳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点亮投产。”刘超介绍:“绵阳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突出项目招引、强化项目储备、优化项目服务,形成了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一切要用数据说话。2019年“绵阳答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6.2亿元、增长8.1%,均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位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位居全省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位居全省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