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让吉克石乌读了又读,又专心地用笔圈了出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是一位从大凉山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所在的庆恒村整村脱贫“摘帽”两年,如今她关心的,是“摘帽”之后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

  ↑吉克石乌

  “去年我们村人均收入5800~6000元,今年已经接近7000元了。”吉克石乌告诉了记者这一好消息。与悬崖村同在一个县,庆恒村也曾是大凉山腹地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吉克石乌担任村支书后,挑起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梁。她参与、见证了村子的一处处变化:

群众看病有了卫生院,农业银行、农商银行来到村里给老百姓提供贷款,村里建起彝、汉双语幼教点……吉克石乌相信,这些变化,不仅是通过政策倾斜带来的“输血”,也让村里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我们搞循环经济,让村民们都有事干、有钱赚,是个长期的活路,大家以后才不会返贫。”吉克石乌介绍,村里有酒厂,酒糟用来作为养牛的饲料,养牛产生的粪便又成为核桃树最好的农家肥,村里的种植业、养殖业、制造业都顺利发展起来。

  ↑吉克石乌

  去年,很多村民去县里嫁接了更好的核桃树品种,原本两三块一斤的市场价要卖到翻倍,“嫁接的核桃树都成活了,今明两年村民们卖核桃的收入应该会提上去。”吉克石乌说,之前村里找不到核桃销路,现在已经有了电商,把核桃的包装整好了,发向全国各地,还有重庆的商家来村里上门拉货。

  吉克石乌说,去年全村产出核桃5万多斤,靠电商销售的有1万多斤,她筹划着,现在外界的直播带货已经火起来了,未来可以学学这些新的营销手段,寻找更大的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提到了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吉克石乌认为,这是村里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

  “真的很高兴,娃儿以后有更多机会出去了。”吉克石乌告诉记者,教育让大凉山的村民们从思想上脱了贫,村里的娃娃也懂得以后要奋斗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得知她要上北京,村里有老妈妈找到她,希望传达一声感谢,因为脱贫攻坚让家人出去“干工作”了,还让娃儿能去绵阳读书。

  今年,吉克石乌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就是关于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孩子是大凉山的未来,希望在提升民族地区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如设立贫困地区教师荣誉制度等,提高教师岗位的吸引力,破解优秀教师‘引不进、留不住’难题。”吉克石乌说,让民族地区孩子上好学,通过知识走出大山,实现“一人读书就业,全家脱贫”,脱贫的下一步,是振兴。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