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寇敏芳 邵明亮

  “喂,青蛙现在有货,你们要不要?”6月3日,南充市营山县丰产乡金竹村六组黑斑蛙养殖场负责人卢平忙着给经销商打电话,希望把此前压塘的人工养殖青蛙卖出去。

  这两天,他和其他四川蛙农共同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四川日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于4月16日推出的深度调查报道《青蛙还能养能售吗?蛙农在“等”》,引起我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高度关注,经过多方反映协调,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通知,明确黑斑蛙、棘胸蛙等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这意味着相关人工养殖蛙类无论是进入市场还是食用,均不违反政策。

  “感谢四川日报民情热线的报道,说出了我们养殖户的心声,也推动了政策尽快落地。”电话里,卢平激动地说。

  多方努力

  后黑斑蛙等人工养殖全面放开

  黑斑蛙、棘胸蛙等蛙类在四川俗称“青蛙”。据统计,四川以食用为目的的青蛙人工繁育单位有1000余家,存栏约7000万只(不包括美蛙、牛蛙数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随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表示,关于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绝大多数养殖龟鳖等可以养殖食用。但已经人工驯化20多年,早已实现全人工养殖的黑斑蛙、棘胸蛙等青蛙品种是否可以养殖食用,仍没有定论。由于政策不明晰,蛙农进退两难,经济上也遭受了一定损失。

  4月16日,四川日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推出的深度调查报道《青蛙还能养能售吗?蛙农在“等”》,对我省青蛙养殖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青蛙养殖是我省不少地方的脱贫特色产业,如果一刀切简单禁养,将影响众多蛙农生计,报道呼吁尽快明晰政策,并邀请专家为产业发展支招。

  稿件发表后,引起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及养殖户的高度关注。5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召开稳妥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后续工作专题会议,对青蛙等野生动物养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压实市县政府属地责任,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稳妥有序处置后续事宜。与此同时,我省林业、农业部门也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汇报争取,希望尽快明晰政策。

  在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也呼吁将蛙类纳入水产管理。全国人大代表、自贡市大安区凤凰街道济公村(社区)党委书记贺光玉在小组讨论时,建议明确蛙类管理的相关政策。

  媒体的报道、相关部门和代表委员积极奔走呼吁,终有结果,5月28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对于目前存在交叉管理、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等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省水产局渔政处处长张志英表示,相关政策的出台,代表着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等相关蛙类的人工养殖已经全面放开。目前,人工养殖的黑斑蛙、棘胸蛙等无论进入市场还是食用,均不违反政策。

  养殖户复工

  搞深加工,争取把损失补回来

  记者回访了南充、绵阳、自贡等地的青蛙养殖户,均表示已开始复工养殖售卖。对于疫情期间遭受的损失,卢平表示,下半年将扩大规模,争取把损失补回来。

  自贡市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的黑斑蛙养殖场有了新的打算,村支书郭平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活蛙受市场波动大,他们打算做深加工,推出真空包装的冷吃蛙产品,做出自己的品牌。

  记者电话采访了自贡多家以青蛙为招牌菜的餐馆。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已经开始陆续恢复与人工养殖青蛙相关的菜品。“我们又开始卖了。”自贡宏发饭店老板告诉记者,人工养殖青蛙恢复食用后,有客人专程为此而来,今后将不断推出新菜品。

  针对目前青蛙养殖业中缺乏检验检疫环节的问题,张志英说,将根据水产品相关生产管理规定,在养殖前,由水产部门对相关蛙类的种苗进行检验检疫,“进一步完善蛙类养殖产业的管理,促进其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