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2009年,“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面积减少11.3%,海螺沟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数据显示出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7月2日是第八个全国低碳日,这一旨在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的活动日,将气候变化的危机再次摊开在人们眼前,那么,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呢?

  冰山消融背后的气候危机

  四川省气候中心的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川西高原持续变暖,低温日数显著减少,积雪日数每10年减少6.2天。而根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分析,1966—2009年“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面积减少11.3%,其东坡的海螺沟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冰川厚度持续减薄。

  气候变化不仅发生在川西地区,也遍布四川每个角落。根据《四川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1961年以来,全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约0.17℃,近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时期。分季节看,冬季平均气温升高最快,每10年升高大约0.21℃;分区域看,攀西地区升温最快,每10年升高0.29℃,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气候变暖带来了系统性影响。比如,高温天气更加频繁,城市地区夏季制冷用能需求更加旺盛,乡村地区山火风险进一步加大。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下调为“易危”。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大熊猫栖息地气温呈升高趋势,气候变化将使大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减小、破碎化程度加重。“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30年随着气候持续变暖,会间接对大熊猫的生存带来更大的挑战,比如大熊猫喜食的竹类植物分布将会往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环境中变化,大熊猫就需要迁移。”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气候中心工程师向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