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泸州观察 陈向前/文 牟科/图

  7月2日凌晨,泸州长江大桥正式封闭施工,行人和车辆均禁止通行。

  这次“休假”长达三个月。这一段并不短暂的告别,却是大桥连续工作38年来的第一次“休假”,也将对泸州市34.7万车辆带来影响。

  “服役”38年,大桥因何而修?咋个修?修之后,人和车的出行咋办?

“服役”38年的泸州长江大桥7月2日起封闭施工。牟科摄“服役”38年的泸州长江大桥7月2日起封闭施工。牟科摄

  一问:为何修?

  桥的“腿”被掏空、“脸”也遍体鳞伤,原本只能日通行8000台车,如今得日通行10万台

  “确实得维修了,桥面有些坑洼、高低不平,万一遇到桥中间出现交通事故,就别想顺利过桥了。”家住江阳区蓝田街道的市民王宏由于工作原因,长期要过桥,他表示很支持泸州长江大桥的维修。

  王宏担心的问题,确实是泸州长江大桥日益凸显的“毛病”。

  去年,交通运输部也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一份直观的“体检报告”:长江大桥桥面存在裂缝和破损;桥墩部分因常年遭受江水冲刷,出现“被掏空”现象,存在较大结构安全风险,带病运行安全风险大。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长江大桥通行安全。

  据泸州长江大桥维修整治工程项目常务副经理周铸介绍起大桥出现“毛病”的原因:

  一方面是服役38年,桥体已老化,出现了T构裂缝、挂梁破损、支座脱空等各部件不同程度的病害。比如使用时间太长导致桥体老化, 桥面和箱梁出现裂缝;再比如桥梁基础因长期受到水流冲刷影响,在2#、3#墩位置分别形成了13米和9米的冲坑,换句话说,桥墩部分因常年遭受江水冲刷,出现“被掏空”现象,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长江大桥通行安全。

  二是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周铸表示,大桥原设计通行能力为日车流量8000辆左右,且只能双向两车道运行;目前日车流量已近10万辆,变更为四车道使用,超过设计通行能力的10倍。泸州市交警支队的数据显示,就算在平时,上下班高峰期,平均每分钟有70多辆车经过大桥,即使在夜间,平均每分钟也有30多辆车来往,日均车流量约在6万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