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各省的分数线也陆续出炉,7月29日,2020年四川高考本科批志愿填报已经结束,从8月起,各地将进入录取阶段。然而,高考过后并非万事无忧,有人说等待放榜的日子远比考前更令人煎熬,在这样一个等待的过程中,一些考生由于压力过大出现了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那么,从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考后“真空期”,如何平稳度过呢?

  高考后乖巧懂事的女儿变叛逆

  家住成都市高新区的楠楠(化名)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可原本以为可以好好放松的一家人却陷入了焦虑之中,楠楠的妈妈发现,平时乖巧懂事的女儿最近特别叛逆,说什么都不听,总是与父母争吵,还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楠楠的母亲很着急,于是带着女儿来到了成都市及高新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旷婷在与母女俩的交谈中发现,这个家庭的矛盾源于高考后的志愿选择……

  原来,妈妈基于对未来择业的考虑想让楠楠报某专业,但是楠楠非常排斥,“爸爸就是这个专业的,我每天看到的是爸爸很忙都不能回家,我不要学这个专业。”于是两人又争吵了起来,家庭矛盾也愈演愈烈,楠楠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6成高考考生会出现焦虑情绪

  据心理专家研究调查,从高考结束到被高校录取结束这段时间,考生的情绪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然而却有60%左右的高考考生会在这个时候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有20%左右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旷婷告诉记者,像楠楠这样在考后出现心理问题的考生不在少数,有的是由于高考成绩不佳而产生抑郁悲观,有的是由于太期待结果而焦虑不安,还有一些是由于与家长产生分歧而对抗叛逆。“比如有的孩子对自己的期待很高、定位很高,但实际上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就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进而在生理上表现出来,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情绪也会出现焦虑、强迫症的一些表现,例如拒绝与父母沟通,把自己闷起来,不说话等。”

  因为孩子分数不理想,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家庭冲突,旷婷表示,“孩子和家长在价值观,比如选专业、择业方面会有一些分歧,孩子会更想去实现自己的小梦想,而家长更多从实际出发,也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积极引导安然度过“后高考心理期”

  那么,对于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的孩子,面对他们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引导或自我调节?旷婷建议,家长要给这些经历“后高考心理期”的孩子创造一个平稳、轻松的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孩子保持心态平和。

  “近几年,孩子们对自我的认识更开放一些,孩子与家长在面对高考成绩上也会更乐观一些,但面对已经出现负面情绪的孩子,要及时引导。”旷婷表示,一方面孩子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首先可能需要使用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水平;第二是正确地评估自己的梦想,这些想法怎么样才能实现它,如何分步骤去完成,“建议孩子可以做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通过这个测试,可以与他的兴趣、性格特质做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他,把自己的潜力与优点发挥在更优势的地方。”

  另一方面,要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寻求社会支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多增加与其他重要他人的对话,多吸收他们的建议,由于孩子们主要叛逆的对象是父母,那么这时可以寻求其他重要他人,如孩子信任的老师、哥哥姐姐、好朋友等的帮助。父母也要更多地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去要求,家长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封面新闻记者 邓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