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的待解之谜

  1988年,三星堆遗址直接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场的十多座砖窑全部关闭。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也在遗址区的东北角应运而生,成为当年最热的四川人文景点之一。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图(据四川日报)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图(据四川日报)

  在祭祀坑发掘以后,三星堆考古人员开始了持续不断地对古蜀王国的探索。尤其最近几年,考古发现疑似宫殿的大型房屋基址,三星堆古城的城墙已经渐渐合围。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在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是宝墩古城以外,成都平原的又一中心聚落。

  三星堆、金沙和宝墩等古蜀文明遗址的发掘,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同样还有亟待回答的疑问。比如,三星堆为何突然消亡?为何金沙文化在成都平原的另一处崛起?此外,三星堆创造了如此发达的青铜文明,在考古学者们将三星堆城墙合围之后,城市详细的布局还可以了解得更清楚。它的宫殿区在哪?蜀王的王墓能找到吗?……

  [点击]

  隐藏在文物里的秘密

  当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造型神秘诡谲的出土文物一直吸引着公众关注。体量巨大的青铜大立人、熠熠生辉的黄金权杖以及祭山玉边璋、青铜神树等文物,都是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它们自带神秘色彩也留下了待解之谜。

  纵目面具

  现馆藏于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出土的标志性文物,莫过于造型各异、风格神秘的青铜面具。其中,人称“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纵目面具,又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它双眼外突达16厘米,耳朵向两边张开,面具宽达138厘米,五官极尽夸张之能事,显出一种凌厉的威严。据悉,它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面积最大的青铜面具。这种完全不同于普通人面相的造型,被人们戏称为“外星人”。

纵目面具纵目面具

  纵目面具为何纵目?何人会纵目?此前曾有专家认为,这极可能就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过的神人“烛龙”。《山海经》这样描写烛龙: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不过,目前最主流的观点,认为它可能就是第一代蜀王蚕丛。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依据。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而金文中的“蜀”字,也像是上有巨目的虫蛇。

  蚕丛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蜀王,他有“纵目”的特点,极可能眼睛往外凸。所以,学者们认为这种突目面具应该就是古蜀人心目中的始祖蚕丛的形象。当然,他们心中的祖先不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应该是具有超能力的神。这样的神,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所不能。而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表现,便具象为眼睛突出16厘米,耳朵阔大外张的夸张造型。

  最近几十年,关于三星堆纵目面具的说法还有很多。学者刘章泽认为,纵目面具是蜀人的太阳神形象。学者赵殿增认为,这种巨眼高悬的神,有可能是古代“蜀”字的起源依据。美国学者巫鸿则认为,二号坑所出柱状眼睛的面具这个特殊造型,可以反映某种“开目仪式”。香港学者饶宗颐则认为,三星堆铜人目凸出作柱状,可作直目看待,也许模仿日神烛龙,取其可烛照九阴,在举行燎祭或大傩时,以作祀事对象,使众鬼惊恐无所遁形……对于纵目的意义,除了可能是祭拜祖先的形象以外,学者们大多认为与古蜀人的眼睛崇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