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

  记者11月18日从四川省语言文字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全省普通话普及率达80.3%,年均完成普通话测试近60万人次,测试数量持续稳居全国第二。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省委省政府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协同推进,全省语言文字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快普及。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省累计减少文盲1745万人。截至目前,全省普通话普及率达80.3%,年均完成普通话测试近60万人次,测试数量持续稳居全国第二。推普工作的不断加强,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进步。

  语言传承创新不断深入。将语言文字作为重要文化载体和育人资源,不断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举办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演活动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唯一特别组织奖。完成了全国数量最大、覆盖最广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任务,完成183个县(市、区)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91个调查点全部通过国家验收,构建了“语言相通、民心相亲”的和谐语言环境。

  语言文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先后落实语言文字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单行条例80余部,出台地方性法规20余份。把语言文字纳入政府履职评价、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管理体制和“整体联动、分管共推”的工作机制,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

  语言文字基础建设更加扎实。自1985年成立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来,通过不断完善、优化,语委成员单位扩展至28个。目前,全省已建成101个普通话测试站(点),覆盖21个市(州)和79所高校,实现网上报名平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全省拥有省级语言文字督导评估专家123名,培训民族地区双语教师3000余人次、“一村一幼”普通话辅导员1.6万人次。

  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全省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19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推普政策体系和实践模式。先后组织500余名语言文字工作骨干、1066名支教教师、119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赴阿坝、甘孜、凉山等民族地区开展推普攻坚行动,举办汉语速成班、普通话与职业技能培训班等1500余期,培训民族地区推普骨干7.4万人次,培训青壮年农牧民34.2万人次,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试点,建立“一村一幼”幼教点4884个,近27.9万名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学会了普通话。“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