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近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等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锚定“十四五”规划和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四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成果如何保住?

  立足教育补短,激发内生动力

  “现在许多地方在讨论人口老龄化,凉山却面临孩子太多的‘负担’。”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给出一组数字:目前凉山有530万人,但0-18岁的有177万人,占比超三成。“如果不提前考虑这些孩子的未来就业问题,仍有致贫风险。

  如何才能把当前的“负担”变成未来的“财富”?

  “教育要补短。”林书成说,一方面要利用国家“四不摘”政策,继续争取国内师范类院校的对口帮扶,提升本地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目前,凉山正在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园区,下一步还要再建一所医疗专科学校,培养通双语的乡村医生。此外,每个县还将根据条件建1~2所职业学校,通过职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劳动者、技术工人,再通过东西扶贫协作机制,搞劳务合作,让这些孩子职高毕业后就能找到份工作,一个月至少能挣3000元回来。

  林书成介绍,目前凉山在外务工人员有130万人,平均每户家庭有1.2人在外务工,下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和劳务开发,比如一个家庭有4人出去工作,一人一年挣3万块钱回来,加上家里人的劳动收入,一户家庭一年就能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这就变成凉山的人口红利了,过去讲’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未来要变成‘就业一人,致富一户’,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紧盯就业的原因,这也是解决相对贫困的根本。”

  既要增强内生动力,也要继续争取外部帮扶。按照国家“四不摘”的要求,一些帮扶政策还将延续下去。“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纳入重点帮扶县,给凉山一个过渡期。”林书成说,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些思考纳入到“十四五”规划当中去。

  乡村如何振兴?

  发展现代农业,重构农村劳动者

  雷波脐橙、会理石榴、盐源苹果……在凉山,也不乏依靠特色农业支撑的致富代表。

  “目前凉山已规划了11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扶贫产业覆盖了80%以上的脱贫户,传统的种养殖业正在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林书成说。

  产业兴旺无疑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表示,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要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好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围绕当前的发展短板,杨秀彬介绍,我省还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解决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问题,从而推动农业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体制。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吕火明认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撂荒地,下一步要在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实现农村劳动者的重构,同时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均衡化发展。

  展望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表示,要保持一如既往、一鼓作气、一心一意、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将巩固拓展进行到底,将乡村振兴进行到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