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

  将从完善保护体系、开展生态修复、巩固生态补偿等7个方面发力

  保护湿地资源,四川下一步怎么干?将从以下7个方面发力。

  管控面积总量。全省湿地实施总量管控,确保湿地资源不减少。进一步加强湿地自然保护,确保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7%,着力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确保全省湿地野生动植物种不减少。

  完善保护体系。大手笔、高标准、高水平、精品化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争创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积极推荐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严格审定省重要湿地,加快建设小微湿地,逐步健全湿地分类分级保护体系。

  开展生态修复。规划在川西北高原湿地、四川黄河流域、大若尔盖地区修复退化湿地30万亩,恢复长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沿岸滩涂湿地10万亩,开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廊道湿地保护修复工程10万亩。

  巩固生态补偿。“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率先在若尔盖、长沙贡玛国际重要湿地和理塘、稻城、红原、松潘4县域内重点区域开展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巩固项目成效。

  若尔盖花湖

  提升保护能力。我省将探索建立省级湿地资源监测平台,分区域建设省级湿地动态监测站点,健全完善湿地科研监测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保护法律体系,推进“湿地+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制定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地方技术标准、规范。

  仁寿黑龙滩国家湿地公园

  探索资源利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可利用区域以及具有特殊景观价值湿地区的绿色发展,通过精品化、差异化的湿地旅游业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健全保障机制。四川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领导,形成湿地保护管理合力。积极支持并全力落实即将出台的湿地保护法,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