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五年来,我们综合施策稳增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月5日下午,达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十三五”时期工作成就,经济总量由1367亿元增至2118亿元,年均增长8.1%、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

  一串亮眼的数字是达州交出的“成绩单”。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三五”以来,达州抢抓重大发展机遇,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

  GDP年均增长8.1%,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2015年,达州地区生产总值1367亿元。五年来,达州直面经济下行压力,精准施策,打出稳增长系列组合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18亿元,年均增长8.1%。

  再看县域经济,7个县市区经济总量全部跨入“百亿”行列,其中,1个县GDP超过400亿元,4个县GDP超过300亿元,3个县跻身“西部百强县”,2个县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比逼近50%

  不止经济总量增速快。五年来,达州制定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提档升级等措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2.5:39.1:38.4调整为18.6:34:47.4。

  印证发展质量的还有,净增“四上一新”企业135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净增312家、总量达807家,传统重化工业占比由82%降至58%,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8.3%,高新技术企业达97家、年产值达4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0%提升至58%。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规模框架达“双130”

  省委支持达州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达州提出到2035年建成“双300”城市(即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3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0万)。

  截至2020年,达州中心城区规模框架达“双130”;于城市内部,金南大桥、凤凰山隧道、环城路二期等“五桥六路”基本建成,莲花湖、运动公园、梨树坪等24个城市公园建成开放,老城区道路黑化、燃气改造、地下管网整治以及农贸市场、大北街等环境提升打造全面完成,城市环境大幅提升,还取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资格。

  城乡面貌变化,还体现在全域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5个县城扩容提质,常住人口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化率由41%提升至48.2%,新建美丽宜居乡村1529个,通川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

  发展条件持续改善,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省第三

  “十三五”以来,达州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速,铁公水空立体打造。

  达万、达巴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西达渝高铁正式落地,西进东出、北上南下“十字”高铁枢纽基础奠定;南大梁、营达、巴万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547公里、居全省第三。

  同时,开江至梁平、镇巴经达州至广安高速开工建设,城口经宣汉至邻水、通江经宣汉至开州等高速列入国省规划,“一环三纵六横二支”高速网加速构建,共升级改造国省干线493公里,新改建县乡油(水泥)路1.1万公里。此外,达州金垭机场大力推进,渠江风洞子航电工程开工建设。

  水利、能源、信息等与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扩面升级,土溪口、固军等“2+6”大中型水库建成5个,天然气年产达130亿立方米,普光至万源长输管线基本建成,市级云计算中心建成投用,实现4G网络覆盖率达100%,5G网络覆盖主城及各县城。

  三大攻坚战纵深推进,71.6万人全部脱贫

  2020年,达州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7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个县市区全部“摘帽”,8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5.2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防治污染方面,达钢“白烟”、城市黑臭水体、道路扬尘、达成铁路沿线等污染有效整治,火车东站和定点屠宰场关闭搬迁,主城区殡仪馆搬迁扎实推进,应急备用水源、第二水源、环保产业园等加快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295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松材线虫病三年攻坚防治成效明显,新增城市绿地6.2万亩、完成营造林1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3%。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

  “十三五”期间,达州坚持将财政支出的70%用于民生,累计投入1434亿元。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分别覆盖557万人和409万人,城乡低保覆盖40.5万人、保障水平持续高于全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