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昊 文/图

  异地就医定点医药机构已达12907家、228万人次外地参保人员在成都联网直接结算、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已覆盖1372万人……4月22日,成都市医疗保障局举行“医保守护幸福美好生活”集中采访会,亮出2021年一季度“成绩单”。在成都,异地就医更加便捷,成年城乡居民纳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医保服务窗口正全面推进服务便民化,一项项幸福美好生活医保基础正进一步夯实。

  异地就医更加便捷

  成都与16个城市开通门诊联网结算

  “目前我市异地就医定点医药机构达到12907家。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899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成都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不断增加全市异地结算医药机构数量,精简异地就医备案要件、拓展备案渠道,切实方便群众异地就医,2020年全市新增异地就医医药机构1735个。目前,成都已实现异地就医备案全城通办,今年4月1日,在成都市范围内打破属地办理的限制,申请人可自行选择成都市任一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业务。

  同时,新增取消备案地区,取消了成都参保人员到米易县就医需备案的刚性规定,为3万余成都在米易居住的候鸟老人解决了备案难报销繁的问题。

  成都市还协同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医疗保障部门,开通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目前,四省16个城市已开通门诊联网结算,5万余名群众受益,双向结算费用近6万人次,结算金额1000万余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228万人次外地参保人员在成都联网直接结算,涉及医疗费用总额35.4亿元,医保支付18.4亿元;成都共有113万人次参保人员办理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涉及医疗费用总额5.8亿元,医保支付2.9亿元。

  该负责人介绍,成都获得国家医保局支持,已成为全国首批自助备案试点城市。“下一步,将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办理异地就医自助备案服务。”

  深化“长照”保险试点

  成年城乡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成都是全国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经过3年实践,成都于去年7月启动新一轮深化试点,提高城镇职工长期照护保险保障水平,实施居家照护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推进社会支持类上门服务。自2021年起,成都陆续将成年城乡居民和省本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制度保障范围。截至今年3月,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覆盖1372万人,累计受理失能认定申请5.17万人,评估通过3.86万人;支付待遇65.43万人次,共7.55亿元。同时,成都引进各类市场主体150余家参与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提供照护产业相关岗位3万余个。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成年城乡居民纳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制度的公平性。截至3月,全市成年城乡居民参加长期照护保险428万人,保障城乡居民失能照护风险的制度效应逐步显现,“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远郊农村地区的居民纷纷为政策实施点赞。”

  今年2月起,省本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也纳入制度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制度覆盖面。截至3月,省本级参保职工参加长期照护保险24万人,通过失能评定463人,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中率先实现同城同待。

  “对于城镇职工失能人员,居家照护从业人员不能提供或专业要求高、风险难度大的服务项目,由专业机构为其提供上门服务。”该负责人说,成都创新建立“居家亲情基础照护服务与机构上门专业照护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供给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37万人享受社会支持类上门服务19.8万次,基金支付1887.25万元。

  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

  预计年支付金额约3443万元

  今年1月,均价700元的心脏支架在成都落地。2月,冠脉扩张球囊价格经过集采后,均价从3248元下降至327元,平均降幅达89.9%,最高降幅达93.3%。创新医用耗材集采的同时,成都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建立了罕见病用药保障制度,首批7个罕见病药品已纳入保障范围。目前,成都市相关罕见病患者已陆续用药,预计将有约124名罕见病患者受益,年支付金额约3443万元,极大的减轻了罕见病患者家庭的医疗支付负担。

  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已形成资助参保、门诊救助、一般住院救助、大病住院救助、补充医疗救助、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和“一站式”联网结算服务的城乡统筹6+1医疗救助机制。2021年1月至3月,资助参保14047人,资助资金481万元;门诊救助16769人次,救助资金2455万元;住院救助21370人次,救助资金2224万元。

  据了解,成都同时推行医疗保障适老化服务、打造群众身边医保工作站、推进医保窗口服务更加便民化,全面提升参保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