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何海洋 吴聃

  以2011年正式启动选址为起点,至2021年6月正式开航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走过了10年建设路。

  天府机场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十四五”开局之年投用的最大民用机场,工程建设投资700多亿元,如果加上场外交通、配套工程等,总投资上千亿元。十年磨一剑,建这样一座“超级工程”,个中艰辛,不言而喻。

  伟大时代造就伟大工程。天府机场建设历程,有哪些曲折故事?有哪些科技结晶?记者走访了四川省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揭开幕后故事。

  近和远的抉择:

  空间距离更远,但容量更大

  2011年,四川正式启动天府机场的选址工作。但事实上,新建一座机场的谋划,在更早就已萌芽。四川省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伍丁参与了新机场的谋划、选址和建设。在位于建设指挥部的办公室,他拂开历史的尘沙,讲述起10余年前的往事。

  “早在双流机场第二跑道规划建设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再建一座新机场。”伍丁回忆。

  2004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在西部地区率先迈入“千万级俱乐部”,此后,作为“内地航空第四城”,成都的航空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与迅猛的需求相反,双流机场距中心城区不到20公里,在国内枢纽机场中少有,受到城市发展和空域限制的严重制约。2006年左右,在规划建设双流机场第二跑道时,就有专家抛出了“建新机场”的建议。

  不过当时,需求迫切,建设一条新跑道更能解燃眉之急。2009年,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建成投用,当年旅客吞吐量就突破2000万人次,双流机场T2航站楼建设也紧锣密鼓进行。当论证双流机场第三跑道的规划建设时,四川下定决心:再建一座新机场,彻底解开“紧箍咒”。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决定极有前瞻性。2009年以后,双流机场“每3年新增1000万”,旅客吞吐量步步攀升,2018年突破了5000万人次,2020年,双流机场受疫情影响后迅速回暖,旅客吞吐量跃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