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邓翔沣/文 吴聃/图

  “作业少了,孩子成绩是否会下降?”“禁止补习班后,孩子还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吗?”……“双减”政策出台后,不少家长的心“悬”了起来。

  9月18日,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开幕。论坛邀请到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专家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围绕“亚洲教育的未来”主题展开探讨。

  围绕“双减”落地后,校内教育如何减负不减质的问题,论坛现场,多位专家学者、知名学校校长分享观点。

  论坛现场,围绕教育热点话题,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减中有提

  活用大数据,提高校内教学精准性

  “‘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正在摧毁中国教育。”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表示,如果学生读到高中就疲惫了,就说明过重的学业负担已经影响孩子求知欲和创造欲,那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减负”必定为了更长远的发展。

  怎么“减”?“要让学生走出题海,让老师到题海里去。”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邓文光表示,校内“减负”绝不是“乱减”,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做到自己先做一遍,对习题的难度及必要性有初步把握。其次,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难度、分效果布置习题,适应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论坛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词语成为高频词,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望成为校内教学提质的有效帮手。

  “以精准性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表示,“双减”正式推出后,学习应让教学评价从定量走向定性、教学设计从盲目走向精准、教学质量从低效走向高校,大数据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田间介绍说,该校收集了学生作业、考试、错题等数据,并进行知识点分析、分数区间统计等多维度数据统计,从而生成个性错题和共性错题,实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人、班级整体进行学习辅导。

  今年9月,秋季学期开学后,课后服务成为校内教育“新风景线”。根据相关部门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

  在成都七中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吴明平看来,课后服务是校内教育质量的重要增长点。

  据介绍,该校采取课后服务“一人一课表”制,不仅设置有卓越课程、思拓课程、进阶课程,以满足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需求,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生成属于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表”。

  那么,课后服务是否会成为新负担?对此,吴明平表示,该校课后服务不仅仅是供学生完成作业,还加入了武术、无人机等兴趣课程。

  “自愿与兴趣是学生选择课后服务的两大原则。”吴明平表示,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是自愿参加和有兴趣学习就自然不是负担。

  论坛现场,围绕教育热点话题,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减中求变

  推进“五育并举”,逐步改变学生评价标准

  “双减”落地后,随之改变的还有学校教学效果评判的标准。

  “‘双减’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新川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陈鳞表示,新政出台后,学校更应思考该培养怎样的人才,从学校层面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机制,“不能再以分数评判学生,而应更加重视全面发展。”

  论坛上,不少与会嘉宾就“五育并举”展开深入探讨,会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聚焦劳动教育,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带来分享。他表示,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基于已有的劳动教育资源之上,将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具备最需要的劳动技能。例如,该校就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劳动课程,一年级学生以个人起居的生活技能为主,高年级学生则更偏重校园劳动、家务劳动等,并开发了茶艺课、服装设计等课堂式劳动课程。

  论坛现场,围绕教育热点话题,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也有人提出疑问。“我们让孩子参加体育课程时,该更偏重培养兴趣还是获得精湛的球艺?”在陈鳞看来,学校出发点应该是前者。他表示,在推动“五育并举”的过程中,学校应以学生兴趣为主,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应更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不再只关注分数。此外,学校也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平台,与家长共享孩子在分数之外的精彩。

  同样需要改变的是家长意识。

  “教育焦虑是长期积累而产生的,所以想要改变家长的意识也需要时间。”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杨旸认为,通过教师轮岗、学校联盟等配套措施,学校教育质量有明显提升后,“无课可补”的家长能减少一定焦虑情绪。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增强引领作用,让家长对孩子发展的关注点,不仅仅聚焦于分数。

  评价体系的改变也体现在中考、高考改革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本中表示,近年来,我国中考、高考已有所改变,例如,部分地区中考体育分占比不断扩大、不少省份推出新高考政策等。“应看到怎么考、考什么已经在发生变化,要改变对孩子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