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专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唱好“双城记”,要下“一盘棋”

  中新网记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如何理解这样的战略定位?

  董煜:理解这个定位也要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总目标着眼: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从“动力源”看,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部署,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要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新动力源,也就是向以上三个地方看齐,共同构成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从“增长极”看,成渝地区经济占了整个西部地区大概三分之一的比重,但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占比重还不到7%,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在新发展格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两中心两地”之间也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中心目标的基本路径,“双中心”的目标还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最后这些都要落在一个根本目的上,就是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由来。当然宜居的内容很广,除了人民生活也包括生态环境要求,成渝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上游地区也承担了保护生态的重任。

  中新网记者:《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中提出,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在您看来,唱好这出“双城记”的关键在于什么?

  董煜:这和当初确定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名称有关。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区域战略,唯有成渝被命名为双城经济圈,这本身就体现了这个经济圈的特点——双核心驱动,由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的主城区,都具备了建设成为国际级大都市的基础,要把这个地方发展起来,双核驱动格外重要。

  所以唱好“双城记”,首先要考虑怎么让两个中心城市分别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其次就是成都重庆之间如何打造更好的纽带,建立更好的联系,使得产业更好地协同。《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统筹和协同,现在区域间存在竞争关系或是产业雷同的关系,但双城经济圈会促进两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发力。同时,唱好“双城记”也不是两座城市的事情,两座城市要分别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中小城市之间也要形成合力与对接。

  真正唱好“双城记”,首先要把双城放到一盘棋里考虑,既要从中央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成渝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能够在重大问题上面取得协同、形成合力。

  重庆城市风貌。 钟旖 摄

  中新网记者:唱好“双城记”,成渝地区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未来,两地又该如何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

  董煜:首先,主要还是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之间这条“中线”的文章。由于地理位置、地势的关系,中线有些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我们要通过交通的连接、产业的布局,形成若干个有效连接的节点,把这条主轴带做强。

  同时,北翼和南翼也都要加强连接。《规划纲要》中对北翼和南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北翼突出强调一体化,比如四川要以南充、达州为中心城市促进周边地区一条龙发展,重庆要以万州为中心促进渝北地区的发展,然后通过川东北和渝东北的对接,强化这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一条发展更同质化的北线;在南翼,《规划纲要》对川南地区、川东南地区和渝西南地区融合发展作了重要部署,特别是其中重要节点城市,对航道的对接、重要产业的对接,特别是一些产业园区的建设都作了部署。

  把中线、北线和南线文章分别做好了,肯定会促进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的相向发展,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成都都市圈内部、重庆都市圈内部也要各自做好自己的文章,谋划自己产业的发展。《规划纲要》里对成都和重庆都有非常具体的新定位,比如对重庆有金融方面的要求,对成都有文化方面的要求,各个地方政府在各自的城市发展中有针对性地落实部署,特别是特色产业的谋划、城乡的融合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中新网记者:目前,两地深度合作不够甚至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促进协调发展?

  董煜:这个问题也要辩证看待。首先,竞争不一定是坏事情,这意味着两地有更强的动力去赶超先进,达到新的水平。当然在竞争当中,有些地方在项目争夺、产业布置上确实存在着恶性的竞争关系。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中央在两个城市的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布局都是有侧重的,也强调两个城市对于资源的共享。我们以创新为例,成都和重庆都有自己的科技城,从中央的角度看,这种国家级科技城的建设是作为一区多园来谋划发展的,里面的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人员、研究是放在一起统筹考虑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新的合力。创新的合力也会带来产业的协同,两地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也都可以相互为对方配套。

  双城经济圈的机制建设可以将一些事放在同一个产业园区去做,事实上现在已经有类似的布局。据我所知,今年前三季度,两地已经有几十个重大项目落地,这也说明两地是在实实在在地推进协作,而不是只落在纸质的文章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