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双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花色青铜锻造技艺,历史悠久。从西藏流传到甘孜州后,在白玉县扎根并不断传承发扬,在原有的基础工艺上有了快速的拓展和发散。

  发展至今,白玉县金沙乡卡岗、茂业、安丘等村寨的花色青铜锻造技艺已非常成熟,所造出的工艺品图案精美、材质高档、装饰华丽,人物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主要制品包括工艺精湛的金银器皿、用具,由金、红、白、黄不同色度制作出的青铜器,镶嵌宝石、制作精美的唢呐、蟒号、镶翅海螺等乐器,还有造型庄严、精美华丽、栩栩如生的花色青铜像。

  白玉县金沙乡的董察·日多是甘孜州青铜锻造技艺名匠董察白玛的后裔。董察白玛被誉为神匠化身,是旧时德格土司五大家庙的特约工匠,研究开创了董察花色青铜器物的制作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董察·日多一直坚守家族的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深入发掘民族艺术。2021年11月,董察·日多被评为第七批省级非遗传承人。

  据董察·日多介绍,花色青铜锻造一共需要19道工序,主要包括在青铜像所需部位开槽,然后在开槽部位镶嵌金、银、紫铜,加上后续的鎏金和细节制作,方可完成一件花色青铜像。

  其中,金属锻造是花色青铜锻造中重要的一步。工匠利用金属的延展性经过锻打,使混沌的金属幻化出具体器皿。这是一个漫长而繁复的过程,工匠在脑中建模,指尖执行,最后于细节处逐渐显露成型。成品器具造型饱满、富有张力,且实用美观,在艺术表现上更具有生命力。

  另一方面,鎏金技艺也是花色青铜锻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制作过程是将金与银混合融化,涂于青铜器表面,并经高温烘烤固着后,再加以打磨形成。这样制作而成的鎏金工艺品色泽纯净、细腻柔润、熠熠生辉,即使经过长久岁月的变迁,依旧璀璨光亮不会褪色。

  在历史多次变革中,甘孜本地传统技艺大多已经失传,花色青铜锻造技艺传承历史久远,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地域性,是研究甘孜民间工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藏族手工技艺提供了历史佐证,是本土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月11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四川省第二批农村生产生活145个入选遗产名录,花色青铜锻造技艺成功入选。

  图片由白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